第一板块: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2. 默写词语
陶行知 慈爱 抚摸 七嘴八舌 抢着
入神 苍蝇 蚊子 掌握 保持 结构
复杂 构成 成千上万
3. 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走近蜻蜓
1.任务驱动
【学程单1】
①默读课文,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②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吃食
(1)指名学生交流描写吃食的句子。
交流:蜻蜓吃什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尾巴
①指名读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
出示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②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究竟是怎么回事?
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文中的孩子们说“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说?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眼睛
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
师引读课文: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补充介绍自己了解的更多的蜻蜓的资料。
5、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有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⑵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走近陶行知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文中有多处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句子,接下来,我们就去读一读。
【学程单2】
①默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1.观察学生自主学习。
2.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第四版块:小结延伸
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别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
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第六版块: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剩余的题目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