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哲学法
(2)《吕氏春秋▪察今》战国末期吕不韦
2.略
3.(1)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5)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6)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买鞋者是一个十分死板而又愚蠢的人。对话式的结尾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还能引发读者深思。
5.不能找到。告诉我们: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6.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郑人买履》采用对话式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刻舟求剑》运用对比、反问的手法揭示故事寓意。
7.略(言之成理即可,提倡个性化回答)
8.略
9.(1)同“座”,座位
(2)同“返”,返回
(3)终于
(4)拿
(5)等到
(6)集市
(7)雕刻
(8)这儿
(9)迷惑、糊涂
(10)用
10.(1)宁信度,无自信也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2)自己从
12.D
13.C
14.(1)等他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