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写好“溪”“察”“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5、小练笔:想象在捉住纺织娘后父母与法布尔的对话,练习续写。 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准备: 法布尔的画像、《昆虫记》、引导学生读《拓展阅读》的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都读过了《昆虫记》,能简单说说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对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了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去走近这位昆虫学家,去了解他小时候的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展开质疑。 师: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现在再次仔细地读读课题,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呢? (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 是谁把衣袋装满了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课题……) 3、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中的哪些你已经能够解决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初读课文,读课文前,让学生先读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出示生字: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圣·莱昂 裤兜 痴迷 小溪 纺织 厉声 垃圾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五彩缤纷 满载而归 鼓鼓囊囊 怒气冲冲 兴致勃勃 指名读这些生字词,把生字词读正确。重点指导“莱”“圾”的写法。让学生用“莱”字组词:常表示地名,如“蓬莱”“文莱”……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文中的标点。 重点指导: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引导学生注意标点,把句子读正确。 4、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仔细地再读读,读正确,并注意文中标点的停顿。(读课文的内容在早读课加以解决,课堂上重点检查一个或两个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讨论:再次读课文,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2、整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出示这三句话,引导学生注意“着迷”“迷恋”“痴迷”,说说从这三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一看到小虫子,法布尔就(如痴如醉) 、(忘乎所以)了,他完全(沉浸)到昆虫的世界里了……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讨论:你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讨论。讲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分别该读哪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故乡,去探寻法布尔那美丽的童年吧!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走进法布尔的故乡,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村子的景色的语句。 3、引导学生填空:走进圣·莱昂,只见这儿到处( ),( ),附近的丛林中( ),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春天一到,各种各样的野花( ),漫步林中,( ),让人不由得( )。 4、过渡: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让我们赶快走进法布尔那有趣的童年吧。 5、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画出文中能让你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交流,讨论: A人物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你读懂了什么?(捉住这只令他魂牵梦绕的小虫子,令他喜出望外,令他欣喜若狂,令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父母的焦急……)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讨论:从“三天前”这一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什么事情如此执着吗?(与众不同)板书:着迷 C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7、总结:是的,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完全沉浸进去了。难怪作者说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8、想象情境,练习说话: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提供提示语: 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 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9、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五、完成作业: 一、扩词。 昂( )( )( ) 纺( )( )( ) 历( )( )( ) 溪(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鸟栖虫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走进圣·莱昂,只见这儿到处( ),( ),附近的丛林中( ),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春天一到,各种各样的野花( ),漫步林中,( ),让人不由得( )。 2、( ),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他们( ),一边跑一边呼喊着儿子。 3、“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他( )地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4、语言训练:做小小解说员,介绍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 教学重点: 1、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体会他“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法布尔那高高鼓起的衣袋。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继续走进法布尔那有趣的童年。 二、学习课文五至十自然段。 1、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①默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用心体会,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在引起你注意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②适当地做批注,谈谈自己读了这些句子,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交流: 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段文字,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它们使你想到了什么?(掠--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敏捷地捉住它,说明他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可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自己捉蝴蝶的情景,比较一下感受小法布尔的身手敏捷,进一步感知他对昆虫的喜爱);抓住几个动词“放”“包”“装”感受他对这个甲虫的喜爱,让学生尝试给他加上成语--小心翼翼……) B、六至十自然段,通过这件事,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让学生自己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儿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讨论:描写父母的语言写得很具体,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把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总结: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4、总结: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这件事情写得真是具体,你觉得你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板书:捉甲虫 遭责骂 偷偷玩 在具体描写时,作者通过描写捉甲虫的动作,描写父母责骂的语言,描写小法布尔遭到责骂以后的表现--偷偷玩,生动地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对昆虫充满热爱的小孩子的形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静静地欣赏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学生会说:为什么说“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小昆虫能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吗?可能学生会说:为什么要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呢?) 3、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疑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干年后,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法布尔的雕像前,此时,你会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呢? 老师出示法布尔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出示练习中的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让学生齐读这些名言。 4、讨论:如果让你来给这篇课文命题,你会给它定个什么题目? 与课文的题目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呢? 四、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想象吧!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作为一个导游站在了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正在向游客们介绍法布尔雕像上那高高鼓起的衣袋,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介绍些什么:为什么要将他的衣袋做得高高鼓起,想通过这个告诉大家什么? 可以结合介绍法布尔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可以写写法布尔这鼓起的衣袋给我们的启示。 五、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 小练笔:写解说词。 课堂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触角 ( )的声音 ( )的螺壳 ( )地观察 ( )地捉住 ( )地责备 二、用“满载而归”说一句话。 三、成语填空: 1、一只漂亮的小甲从法布尔的眼前掠过,他(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住了它,( )地将它装进了蜗牛壳里,放在了衣袋里。 2、见儿子又不好好放鸭子,只顾着玩小虫子,法布尔的父亲( ),生气地责骂他( ),只顾捡无用的玩意儿。 3、迫于压力,法布尔不得不( ),心不甘情不愿地将自己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以后每次放鸭,法布尔依然( )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依然( )地玩着小虫子。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