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平时你们的衣袋里装些什么呢? 2、 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法布尔)谁了解他?用一、二句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1、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检查初读。 (1)有哪些问题,你已经找到答案了? (2)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那么生字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哪一个字要注意读音?“栖”的声母是“q”,我们一起读。去掉拼音 谁能读好?你觉得那一个字书写时要特别留意?“溪”“厉”(出示厉、历的比较:)谁来填一填? (3)好,下面我们合上书,试着听写几个词,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你对了吗? 三、讲读。 1、 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你知道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吗?(他很喜欢昆虫)从 哪儿可以感受到他很喜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的(手指黑板上提问)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着迷” 2、 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着迷、痴迷的?请同学们快速地小声朗读课 文,然后与你的同桌交流。 ①捉纺织娘,回家迟了 ②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3、 师引读:“1823年,12月22日……小村子里”,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请同学 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自然环境优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指名读、齐读) 4、 看着这样一个小村庄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与法布尔最喜爱的昆虫有什么关系呢?(空气湿润,草茂土肥,适于昆虫生长) 5、 因此,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 后找一找、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一天傍晚,暮色……法布尔不见了” (1)“暮色”天已经黑了,这么晚了法布尔还没回家,他在哪呢?这时的法布尔还只是小孩子, 他是贪玩而没回家吗?(不是,他去找昆虫了) (2) 还有谁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十分着迷? “三天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你从哪感受到的? “三天前”、“终于”,早就发现了,一直没放弃,在寻找。 这只纺织娘对法布尔的吸引力可真大啊!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一读?(全身翠绿, 触角细长)(出示图)大家看,这就是一只纺织娘,她长得漂亮吗?看一看图,再读读这话,你想到什么?(小法布尔在草丛中捉到这只纺织娘是多么不容易啊!) 你能想象为了找到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你觉得年纪小小的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坚持到底,执着,不怕出库,锲而不舍) 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法布尔的执着与专注让他终于找到了这只纺织娘。我想法布尔一定很兴奋。同学们看书上这幅图,看看他的神情,你觉得此时的法布尔会说些什么?他对妈妈是怎样说的?(指名读)“妈妈……会唱歌的虫子!” ①(出示:“妈妈……一直会唱歌的虫子!”)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一只”“那只”(说明了这是三天前早就发现的,找了好久)是呀,找了那么久,三天来吃尽苦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读出无比喜悦)我听出了…… ②(出示:“妈妈……那只会叫的虫子”)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区别?“会叫”、“会唱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喜爱)你觉得法布尔的心目中,这些小昆虫,仅仅是小动物吗?是什么呢?(歌唱家)为什么?(“动听的声音”“歌唱家”)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啊! ③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6、法布尔就是这样对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纺织娘,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都深深吸引着他,老师这儿有一篇短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昆虫记》片段) 知道你们刚才读的是谁的故事吗。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长大后他写下了著名的《昆虫记》这本书。同学们刚才读的就是《昆虫记》里面的一小段。这本书详细、深刻地描绘许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书店找找这本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布尔捉纺织娘这件事,你一定对他有了初步地了解,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法布尔是 ———— ) 3.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4——10小节,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自读要求) 2.谁来汇报?法布尔是怎样的人?(出示:法布尔是——) 你从哪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对昆虫十分珍爱的人——“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第五节) 这儿有一个词“欣赏”,而不是观察,从中你有什么感受?(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已不是一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只小虫子时的感受吗?(体会法布尔一连串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话 这句话还有没有补充?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文中有没有介绍它的?(指名读)真漂亮呀。就是这样一只小虫子深深吸引着法布尔,并使得法布尔对它如此珍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 注意,这只小甲虫是怎么出现的?(“掠过”)读一读这句(自己读),你能从中想到什么吗?(从“掠过”可以体现出小甲虫飞得很快,捉住很不容易。) △ 法布尔捉住了吗?谁来读读他是怎么捉住这只小甲虫的?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指名读) 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动作快)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这一天,他还拣了许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拣了多少(许多),从哪看出(鼓鼓囊囊)。看来法布尔还挺喜欢贝壳石子,是吗? (2) 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对昆虫无比珍爱的人,你还体会到什么呢?(出示:法布尔是—— ) 仔细观察的人——“第四节” 池塘,同学们都见过,没有什么生机,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是那么奇妙,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吸引着法布尔,这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昆虫记》片段) 昆虫世界在法布尔的眼中十分美丽、奇妙。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 (3)你还能感受到(出示:法布尔是—— )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喜欢捉虫子的人——“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第六节) 你什么时候会心里甜滋滋的? 什么叫“满载而归”?在前文有一个词和它相呼应,是——“鼓鼓囊囊”(刚才我们说了),法布尔的衣袋里会有……些什么呢?让你感受到什么?(板书:迷恋昆虫)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4)还有谁说说你的感受。(出示:法布尔是—— ) 执著的人——“第十节” 这段话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执着痴迷) 其他同学读这段话,还有些什么感受呢? (“鼓鼓的”让你想到了前文写到的哪一个词?)鼓鼓的衣袋里会有些什么呢?(蜗牛、石子……)你从这儿感受到什么呢? 我们再来读这一小节。(齐读) (5)还有谁来说说,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出示:法布尔是—— ) 出示:(第七、八节) 这部分是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自己读读,除了责骂,你还能从父母的话中读出些什么?(关心) 还有谁来说说,从父母的这段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你们看“撑破了裤兜”。 从父母的责骂中,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法布尔严厉中也有慈爱,也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男女生分角色读读父母的话。 △父母都强烈反对法布尔捉昆虫,能想象出法布尔这时的心情吗,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法布尔难过极了……放进了垃圾堆。”你能感受到他和小甲虫分开时心情吗? 三、总结全文。 1.正是这种(指板书)对昆虫的执著痴迷,把法布尔引进里科学的殿堂,写下了著名的《昆虫记》,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建造了一尊雕像,我们齐读最后一节。 如果你是那位雕塑家,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给法布尔的衣袋做得鼓鼓的? (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象征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 我们再来读这一小节。 2.上节课由同学提问“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课题”,这样的题目会给你什么启示呢? 这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看着这个课题,我们仿佛看到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没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为后来的昆虫学家,更无法写下巨著《昆虫记》。 3.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谁来谈一谈? 四、小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被法布尔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感染,你喜欢上昆虫了吗?利用课间观察昆虫的生活,写一篇观察日记。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