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两样东西,无论在什么地方看见,我的心里,总会腾起细波来,碎碎的,是轻风拂过,每道褶皱里,都是柔软与温情。这两样东西,一是鸟窝,一是菊花。 ②鸟窝筑在高高的树上,树是刺槐树,或苦楝树。乡村里,这两种树特别好长,家家房前屋后,都有几棵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刺槐和苦楝,也不知它们到底生长了多少年,它们应该比村庄还要老。春生家的白眉毛老爷爷说,他小时,就在这样的树上掏鸟窝的。 ③鸟窝都是喜鹊们筑的。乡村多喜鹊,一领一大群,在人家房屋顶上喳喳喳,在田野上空喳喳喳。这种鸟,天生的憨厚,只要一扯开嗓子,就欢快得很,仿佛从不知忧愁。它们筑的窝,大,有面盆那么大,托在高高的枝丫上。窝筑得简陋,枯树枝乱七八糟搭在一起。它们是憨夫憨妇过日子,搭了窝棚住,也能将就着的,只要每天能看到太阳升起,日子里就有快乐。 ④天气开始转凉的时候,村庄的鸟儿,都远飞温暖的他乡去了,只剩麻雀和喜鹊。麻雀四处流浪着,飞到哪儿住哪儿,柴禾里,竹林里,芦苇丛里……得过且过着。只有喜鹊,还守着它们的窝,一板一腔地过着日子。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刺槐树上的叶,掉了。苦楝树上的叶,掉了。直到一个村庄的叶,都掉得差不多了。天空开始变得又高又远,村庄呈苍茫色。光秃的枝丫上,喜鹊的窝,有些孤零零的,是最后守着的一片叶,守着树。秋深得很彻底了。 ⑥这时,却有另外的艳丽色彩跳出来。那是屋檐下的一丛菊,并不曾留意,它们什么时候生长的。从冒芽,长叶,到打花苞儿,它们都是默默的。一朝花绽开,就映亮了一个庄子。每家的茅草房,都变得黄灿灿。邻家女子,这时节有人来相亲,没有胭脂水粉好打扮,就掐一朵黄菊花,插到发里面。见了人,温柔地低了头,羞涩地笑,寻常女子,竟变得那么动人起来。 ⑦李清照有词,“人比黄花瘦”。词里的黄花,是指菊么?我却不认同的。菊哪里瘦了?我记忆里的菊,是一大朵一大朵怒放着的,有着丰腴的美。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好,把菊的声势写出来了。而当一个村庄的菊都盛开时,是满村庄尽带黄金甲了。你远远归来,旅途劳顿,你望见村庄,这时,跳入你眼里的有两样东西,一是高高的树上,大大的鸟窝。一是铺开一片金黄的菊。寒潮欲来了,风卷着灰灰的云,可是,你的心里是暖的,你会想着温暖的炉子,冒着热气的玉米粥,还有拌了两滴麻油的咸菜,倚门而望的亲人。 ⑧有家可归,有人在等,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味道,经年之后,还能咂摸出那层浓烈。对故乡的感情,原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⑨我在另一个秋天,去拜访一个朋友。这时候,离我小时的秋天,已好些年了。朋友住在一个小镇上,房前有树,房后也有树。我惊喜地看到,朋友家房前的树上,竟有两个大大的鸟窝。屋檐下,一丛黄菊花,盛开得正好。我脱口对朋友说,我喜欢你这里,很喜欢。 ⑩来年的春天,朋友到我居住的小城有事,遇到我,我尚未开口,他就说,你放心,那鸟窝还在,那菊花也还在的,到秋天,就会开花。 (选自《中国教师报》2007年11月刊)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鸟窝和菊花的特点。 2.为什么作者无论在哪里看见鸟窝和菊花,心里的每道褶皱里,都是柔软与温情? 3.文中第四节把麻雀和喜鹊进行对比,有何作用? 4.有人评价说,作者的文字特别的人情化,带着生活的清香,是让人慢慢欣赏的。请你细细品析下面两例,进行具体赏析。 (1) 天空开始变得又高又远,村庄呈苍茫色。光秃的枝丫上,喜鹊的窝,有些孤零零的,是最后守着的一片叶,守着树。秋深得很彻底了。 (2) 从冒芽,长叶,到打花苞儿,它们都是默默的。一朝花绽开,就映亮了一个庄子。每家的茅草房,都变得黄灿灿。
《鸟窝·菊花》答案: 1.鸟窝:大、简陋、坚定、温暖 菊花:金黄、丰腴、灿烂(生机勃勃)、温暖 2.因为鸟窝和菊花让人想到了温暖的故乡的家园,倚门而望的故乡的亲人,让人体会到一种有家可归,有人在等的故乡的幸福的滋味。 3.用麻雀的得过且过的流浪的生活和喜鹊坚守一个家的生活进行对比,反衬出了喜鹊的憨厚,对家的不离不弃。 4.(1)用深秋的空旷萧索之景来烘托喜鹊的窝,把喜鹊的窝比作一片叶,守着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喜鹊窝的牢固坚定,表现了故土家园的温暖。 (2)用“默默”、“映亮”、“黄灿灿”等词写出了菊花沉默却生机勃勃的特点,表现了菊花带给人的温暖。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