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20分)站起来的良知李丹崖(1)默克是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20分)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崖
(1)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76岁了,瘸着一条腿。他的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 但是没当他讲起这段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2)那是1941年的9月,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而节节败退。
(3)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4)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隐藏在一个倒塌的民舍里。那是一片废墟,一看就知道双方大量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默克藏在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豁口,可以观察外面的动静。
(5)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瑟瑟发抖。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开村庄,向前继续追去。
(6)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准备迅速集合撤离。然而就在此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默克挪开草垫一看,底下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得浑身抽搐。她用几乎走调的声音、无比慌乱的手势,对着默克哀求着。虽然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她的孩子。
(7)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默克再次挪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做过医生的默克意识到:妇人要生产了!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点头同意了。十分钟后,一个男孩高亢的哭声响起来,母子平安。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余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废墟。
(8)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5公里了。看到默克两手鲜血,他们开始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默克如实相告,没想到长官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很远,然后,10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到了默克身上……
(9)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他的右腿被战友们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10)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加以鄙视和谩骂,然而,大多数国人却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做主治医师。
(11)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做了战俘。默克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来!”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4分)
小题2: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3分)
                      读书卡片
篇名:《站起来的良知》              作者:李丹崖
摘句:默克挪开草垫一看,底下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得浑身抽搐。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7)段“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中默克当时的心理。(4分)
小题4:为什么默克回国后没有收到预料的鄙视和谩骂,“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做主治医师”?(4分)
小题5:第(11)段中,“默克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来!’”这句话表现了主人公什么精神?其中加点词是什么意思?(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德国军医默克在躲避苏军追赶时无意间发现一名苏联孕妇,并帮其接生,因而晚归部队,遭到长官和战友毒打致残,后被苏军所救。战后归国却被大多国人接纳。
小题2:“竟然”表明出乎意料,默克没想到会在战火纷飞的紧急关头会遇见临产的孕妇。“浑身抽搐”表明孕妇的极度恐慌。该句写出默克和孕妇的不期而遇,为下文发展设置悬念,使得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同时为赞颂默克的良知作铺垫(1分)。
小题3:他是一名德国军人也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不愿看到战火蔓延到普通人的身上;“掩上了草垫”是为了不让孕妇再被人发现而遭受到无妄之灾(2分)。“眼中含泪”,因为他那颗同情与怜悯的心,也为下文他向孕妇伸出援助之手埋下伏笔。(2分)
小题4:德国人民和纳粹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多数德国人是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他们也是有良知的(人性善良的美德是没有国界和分歧的,做人的良知会得到普遍的认可)(2分);接纳他的医院更是独具慧眼,因为像默克的选择更加证明了,这样有良知的大夫,一定是热情、善良、救死扶伤、对本职工作极端负责的人。(2分)
小题5:默克的精神:善良、舍己救人、无怨无悔,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良知却站了起来”:为了向敌国的孕妇伸出援助之手,默克违抗军纪,以一条腿被活生生打残的代价,成全了自己的美德(以肉体的残缺换来精神上的伟大)。这表达了默克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值得,无怨无悔),彰显了人格的光辉。(5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概括故事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可遗漏。人物:默克;事件的起因:
默克躲避苏军追赶;经过:默克发现一名苏联孕妇,并帮其接生,因而晚归部队,遭到长官和战友毒打致残,后被苏军所救。结果:战后归国却被大多国人接纳。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子赏析题。这要先确定赏析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角度有:修辞、写作手法、精练词语(动词、形容词)、描写手法等最常见的角度入手考虑。这个句子首先确定赏析角度:词语运用。然后联系文章的内容,分别写出了默克和孕妇的心情,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文章的作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让考生理解、想象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解答。默克虽是德国人,但他还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医生的良知让他将草垫重新盖在孕妇身上,担心她被敌人发现;战火蔓延到普通人身上,蔓延到一个即将生产的孕妇身上,不能不让人心生怜悯与同情,责任与同情心使默克不顾对方是敌国平民,伸出援助之手。
小题4:
试题分析:这道题不是一道特别好解答的问题,需要考生区分清纳粹发动战争与人民对战争的看法,这样才能将此题答出来。接纳默克的医院更是看中默克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认为在那种危险境地,默克尚能救助敌国的孕妇,那他肯定是一个能负起医生责任的好医生。这正说明了多数人也像默克一样善良、有良知,热爱和平。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通过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的题型,第一问比较简单,默克为了救助敌国孕妇违犯军纪被打残了一条腿,但他一点不后悔,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无怨无悔的精神品质。“良知站起来”,是说作为医生或作为一个人的善良的本性得以凸显,尽管因此腿被打残,但默克认为这样做值得,无怨无悔。这道题要联系人物精神品质来回答。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