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

信息发布者:香草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些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自己开车来。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小题1:文中“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句,在文章的结构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从文中找出与“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相照应的句子,并说明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4分)
小题3:根据文章的内容,你觉得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4: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老妇人”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由议论转入故事的叙述。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小题1:(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小题1:她从失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
小题1:她原是一个活在失子的哀伤中,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贵妇人。听了守墓人的话,改变做法,把爱分给活着的人们,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小题1: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还应为别人、为社会作贡献,从而发现更深远的人生意义。(意思对即可)

小题1: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握关键语句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关键语句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描写老妇人的关键语句,提炼分析即可。
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的文章主题的理解,注意品味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