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一)乡路弯弯忽然想到故乡的山路。故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一)乡路弯弯
  忽然想到故乡的山路。故乡的山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乡路没有一条是平坦通直的,都依山傍水或顺势起伏和曲折。
  特别是四季中,弯弯的小路把田野和村庄剪成若干个方正或椭圆的小块,象条条丝线把田园和山坡分割成多姿多彩的画面,有的翠绿,有的青黄,有的红艳,有的灰白,它们似一块块相依而合的拼板,紧凑而又自然的贴切在大地之上。
  我的父辈在乡路上一生行走,从朝雾到晚霜,大约在弯弯的小路上走过了二万五千公里,相当于红军长征的一个来回。从年青的少年一直走到垂暮的苍年,几乎踏碎了每一块石粒,也踏遍了乡路旁四季轮换的青草和衰蒿。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心园与家园的距离,一直行进在渴望和寻求之中。
  到底他们最需要什么?又最渴望什么?我的长辈一生也没有弄清,也许是生活的需要,也许是潜意识的指引,也许是对幸福有着太久远的崇拜。
  寻求和渴望幸福的方式,最简单的不过的真理就是劳作。这是祖祖辈辈留给他们的话:要靠劳动吃饭,要靠劳动创造幸福。
  幸福这两个字,不外乎包括伺候土地,种点庄稼,以维持生计和养活牲畜。还包括对一块土地的依舍。他们住过最简陋的茅房,茅房没有一扇窗,只有一扇门可供进出。也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盏。我还记得小时候曾攀折松枝作为照明之用,可以节省几毛钱。人和牲畜用一道栅栏隔开,人的呼吸与猪的呼吸几近混合,猪槽和锅灶紧紧相连,那就是一种生活的和谐守望,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的彼此对照。
  在我很远的记忆里,乡路依然是弯曲的,路的命运本身无法改变。这种命运对人来说,是绕道而行还是依路而生,这成了对命运的角逐和选择。
  到底有人掀开了这扇门。从南方传来的消息让村民大吃一惊:可以不种地了,可以到处去挣钱了。这让许多人蛮生感慨的。好多人扔下锄头和镰刀,几乎是一夜之间,少壮派的年轻人走出了弯弯的乡路,一直向南方迁徙奔走。家里只剩下年老体弱的老者和不懂世事的孩子。这条乡路,成了一条黄金分割线,昭示着一个乡村经济和历史的转型期的到来。
  虽然是穷乡僻壤,但每家每户至少也有三五亩山地。虽不能盛产太多的经济,但还能勉强填饱肚皮。去南方的乡民安顿好了生活,便开始在那里为生存出售体力和卑微。不论怎样说,扔掉了锄头,就等于自己不再是农民了。这是一辈子的希望和追求。那锄头太笨太重,出不了活儿,来不了经济。这个转变就是对自己命运的一个终始的选择。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无家可归,只要走出大山,就意味着自己是有出息的了。
  我的几个亲戚也去了南方,跟着象洪流一般的人群打工去了。由于家里有老有小,她们拿不动锄头,更没有力量去春播秋收。眼看着还有些肥沃的土地就这样撂下。遍地是野草萋萋,一派丰茂。那些杂草和蒿蔓成了鸟儿觅食的最佳去处,也成了野兔打穴的最好避风港。
  家开始有了倾斜,乡路也开始有了倾斜。那些在外的人们不再回首弯弯的乡路。他们羡慕着城市的繁华,决定把自己的命押在那里。即使是捡些垃圾,即使是在建筑工地干些重活,即使让自己的媳妇出去拉客,即使去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总之,这经济来得快,也来得多。乡路那边的父老怎知道这经济的来路。反正有了票子就有了尊严。他们着上粗布西装,系一条有折皱的领带,里面的秋衣还保留着原始的朴实。这身装束,是城里人的象征。至少,也象城里人的工人模样。
  他们干瘪的口袋终于有了一点银子。这足以让他们在乡人面前抖抖大气。他们说话的语调带着南方的方言,走路时一直挺胸抬头,见人目不斜视。刚开始时,乡人都很咂舌,有的村妇还在背后说些不三不四的话:那些媳妇的钱听说是用身子换来的。可是时间长了,她们也不再说什么,不得不承认外面就是好。自从回来的人盖起了新房,买上了彩电和家具以后,乡人们再没有吱声的了。不管怎样,经济是好东西,谁还会嫌弃它呢?不管经济是如何来的,到了自己手里就是自己的了,谁还会想不通呢?
  出去的人和回来的人都踩在弯弯的乡路上,似乎这条路已是通向富裕的桥,也成了一条分水岭。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走得差不多了,就连记者采访那些留守的孩子时,儿童们竟说出了令记者惊叹不已的话:长大了,我也要去打工。这一句话的份量有多重,人心自有估量。
  村民们不再种粮食了,以前丰茂的玉米林现在也很少见。他们只种药材、烟叶和养猪养羊,但还依稀可见几片菜畦。家里的人用外边寄回来的钱去购买大米、面粉,俨然过着乡村畸形的城市生活。
  时过境迁。当一种观念把传统打破,就永远不会回来。留守在乡村的儿童和老人变成一只只孤独的鸟,虽有家园,但他们的灵魂无时不在弯弯的乡路上徘徊。
  曾几何时,这条乡路是如此的人来人往。而如今,弯弯的乡路上行人依稀,偶尔有几个老人和几只牲畜经过。只是每逢过年的时候,这条路又富有生气了,来来往往从外面赶回来的人,提着大大小小的皮包,脚步匆匆地赶向那缕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境义。(2分)
到底有人掀开了这扇门。
小题2: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4分)
乡路弯弯,在乡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弯弯的乡路是父辈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弯的乡路是年轻人通向致富的桥梁,弯弯的乡路是留守儿童和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故乡的山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
小题4:当记者采访家乡的那些留守儿童时,他们的话语为什么令记者“惊叹不已?(2分)
小题5:阅读全文后,联系以下材料,针对“如何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和落后的乡村面貌”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一:我就是一个农民,现在还下田,不要以为农民就低人一等,我就是农民,农民最大的优点有两点,一是补实,二是勤劳。(袁隆平)
材料二:酒泉市肃州区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及“美德进农家”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全区农民创建文明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材料三:江西赣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内容是“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这被誉为“赣州模式”。

参考答案:
小题1:改变村民人生命运的大门。(2分)
小题1:对幸福的寻求与渴望;(2分)对亲人归家的盼望。(2分)
小题1:表达出作者在骨髓里浸透着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深深的眷恋。(2分)
小题1:靠纯体力打工致富的思想严重误导了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家乡儿童的心中,严重影响了孩子孩子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令记者惊叹不已。(2分)
小题1:略。提示:扣住“政府制定发展农村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发展;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开展农民知识化培训,提高农民用新技术发展农业新产业”等来谈即可。注意言之有理,语句通顺。(4分)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