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今天看到《小学语文教师》中刊登了关于单元预习单的几篇文章,很受触动。一直以来,学生的预习就是一大难题。如果学生不能做好充分的预习,那无异于打仗时匆忙上阵,效果可想而知。 单元预习单的好处显而易见。据我个人一孔之见,单元预习单也有一大弱点:内容涉及整个单元,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课有具体的指导;相当多的内容聚合在一起,一来完成需要不少的时间;二来,学习该单元之前,就完成“单元预习单”,而学习某一个单元的内容,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不妥善地安排,就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后面的课文。 与其贪大求全,不如把着眼点放小一些,让学生完成《一课预习单》。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组成部分 | 具体项目 | 课题 | 对课题提出问题
| 字 | 圈出难写的字,多写两遍
| 词 | 查词典,理解重点词
| 难读的句段 | 多读几遍,
| 主要内容 | 练习概括
| 重点句段 | 写一写批注
| 全文 | 提出问题
| 文后习题 | 给出自己的答案
| 写法 | 对应相应的课文归纳写作方法
|
不过,对于不同的课文,就对预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学习该课之前,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针对预习单的不同项目,作出必要的引导。如《烟台的海》一课,学生已经归纳出一定的写作方法,我们还可以激疑:课文中为什么先写冬天烟台的海?这个问题就涉及到选材,学生不一定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来探究一下。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