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里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见面,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见面各干了什么事。在导学单的引领下,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随后我让他们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由此把握课文的主要环节。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地点都在路上,小女孩都发现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第三次的地点是爱因斯坦的家里,由此小女孩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不擅长整理房间的一面。而后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房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随后,我让学生就三次见面,说说眼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从提示语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和蔼可亲,也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善良。

信息发布者:admin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本课着力指导学生感悟的是人物对话部分。教师模拟当时的交际情境,抓住任务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第一段突出体会: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示,明白这是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第二次相遇,读第一次对话,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读第二次对话,要引导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爱心和自己的一颗童心。这些一定要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品出滋味来。第三次相遇,进一步体会这位大科学家的平易和童心。
信息发布者:admin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为线索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小女孩父母的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爱因斯坦眼中,我们读出了谦虚。从我们的眼中读出了更多:他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课文,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伟大。
信息发布者:admin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反思

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以读促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感受爱因斯坦人格魅力,体会他在平凡中的伟大。

整堂课,我始终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信息发布者:admin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后记

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阅读这篇课文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撮短而硬的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整个人就像裹在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在孩子的眼里,爱因斯坦简直就是一个“怪物”,一个“乞丐”,难怪小女孩觉得他简直是“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所以爱因斯坦留给小女孩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以至于她的爸爸称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人”时,她“直纳闷”: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冲女孩做鬼脸的动作表情,简直是一个超级可爱的老顽童;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进一步验证了小女孩的判断——这是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啊?他长相古怪、衣衫不整,生活自理能力又这么差,真是和“伟大”一点都不沾边。

“在小女孩的心目中,伟大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博学多才、彬彬有礼、衣冠楚楚……课文中所描绘的“衣衫褴褛”的爱因斯坦的形象同“伟大”实在是相距甚远!

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值得深思!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

“爱因斯坦一边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第二天他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这是一个潜心思考的爱因斯坦。尤其是“冷不丁”这个词可以想见爱因斯坦思考问题多么投入,多么专注,好像把周围的一切都忘记了,连前面“边走边玩”的小女孩都没有在意。

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这是一个多么平易近人的爱因斯坦。小女孩撞上了他,他丝毫没有责怪她,反而主动表示歉意;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一心在思考问题,以为是自己走路不小心,撞了小女孩。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这是一个虚怀若谷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已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但是他只把自己看做一个平凡的人。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这是一个不耻下问的爱因斯坦。

……

经历这样的一个再阅读再思考的过程,爱因斯坦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再回头看看他的外貌、他的打扮、他的工作室、他的办公桌,你还觉得他是“疯子”吗?他是“乞丐”吗?他是“怪人”吗?这分明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童心未泯、虚心好学、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资料、故事、名言,非常丰富,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主动去搜集资料,主动去思索,主动去探究。

信息发布者:admin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如: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  

整堂课我始终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当然,我还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比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围绕要点内化吸收,迁移发展,让吸收与倾吐、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整体性综合训练的效果。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