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 xǐ,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悉如外人       (   )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⑶此公欲来,能容否(   )   ⑷麻枲之属        (   )
小题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具答之D.辍耕之垄上
小题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小题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全,都   ⑵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⑶收留、容留     ⑷类(4分)
小题2: B(2分)
小题3: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2分)
小题4: ⑴(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乃”、“无论”错译或漏译各扣1分,2分)⑵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4分)(如“惟”、“以”错则各扣1分,2分)
小题5: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意近即可)(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绝境”是古今异义字词,要注意辨析。
小题2:
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项。例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故为B项。
小题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世“乃”“无论”“计”“授”“以”“食”“耳”,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5:
试题分析:两文内容是差不多的,甲文是所学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甲文的思想内容来回答。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