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

信息发布者:香草
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③,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注】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给【甲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 (三处)(3分)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小题2: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B.了了分明勾画了了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古人制镜,能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制造的透光镜,能透射背面的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小题2:B
小题3:(1)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
小题4: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精湛(高超)

小题1:试题分析:这几句话“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的意思为“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根据意思原则,节奏为“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点评: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小题2:试题分析:A、使 命令。B、清楚 清楚。C、发现  显现。D、不同 以---为异。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3:试题分析:(1)“虽”是“虽然”的意思,“而”是“却”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现”是“显现”的意思;(2)“独”是“仅”的意思,“丧”是“丧失”的意思。翻译时,除了这几个关键词,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时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能体现古人制镜的效果;“精湛”一词能体现古人制镜的技术。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答题区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