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分)母亲石梁衡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分)母亲石梁衡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散文海外版》)
小题1:阅读①②两节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普通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4分)
小题3:细读第③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3分)
(2)“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一句中的加点词分别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小题5: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文化石、圣母石、母亲石(3分,每点1分)。此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①②两节文字,找出石头名字即可。
小题2:“母亲石”包含了丰富的文化(1分)和宗教(1分)内涵,同时经过千万人的创造,被寄寓了深沉的母爱(2分,答出“寄寓了深沉的母爱”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这里有衬托作用。反衬出“母亲石”具有丰富的内涵。
小题3:(1)(3分)肖像(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的衰老和行动的不便(1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1分)。(2)(2分)迟疑(矛盾)(1分);痛心、不舍(1分,写出一点即可)。此题考查描写与个别字词的的理解。需要学生必须知道描写的种类与作用。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4:结构: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1分);内容:揭示出“母亲石”包含“所有慈母的爱”的内涵(1分),呼吁天下儿女珍惜母爱(1分)。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5:“母亲石”是伟大母爱的象征(1分),通过对两位母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1分),揭示和丰富了“母亲石”的内涵(2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品味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①②两节文字,我们可以归纳出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分别是普通石头、文化石、圣母石、母亲石。此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①②两节文字,找出石头名字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的原因是“母亲石”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同时经过千万人的创造,被寄寓了深沉的母爱,答出“寄寓了深沉的母爱”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这里有衬托作用。反衬出“母亲石”具有丰富的内涵。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类题型,考生首先要分析手法,再对词语或句子进行解释,以及写出通过这些词语和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1)肖像(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衰老和行动的不便,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2)迟疑(矛盾);痛心、不舍,写出一点即可)。此题考查描写与个别字词的的理解。需要学生必须知道描写的种类与作用。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结构: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1分);内容:揭示出“母亲石”包含“所有慈母的爱”的内涵(1分),呼吁天下儿女珍惜母爱(1分)。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是因为“母亲石”是伟大母爱的象征,通过对两位母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揭示和丰富了“母亲石”的内涵.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品味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