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15分)我的梦想莫言⑴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
阅读下面文章。(15分)我的梦想莫言⑴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文章。(15分)
我的梦想
莫言
⑴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⑵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⑶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A)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⑷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⑸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⑹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⑺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⑻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⑼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⑽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B)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⑾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小题1:文中“我”在11岁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18岁时想写小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23岁时作家梦愈做愈猖狂的原因是参军入伍,吃饱穿暖,想要发表文章。(4分)
小题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4分)
小题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请任选一句作点评。(3分)
(A)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B)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
我选( )句。
小题4:如今的作者莫言已经实现了梦想,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应该感谢那些曾经帮助他实现梦想的人。读完本文,请根据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任选一个他值得感谢的人物,并简述感谢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当作家不用放牛,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冰天雪地去挖胶莱河,因为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情景而心潮澎湃。
小题2: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悟。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做人和写作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始终不渝的追求。
小题3:A.本句语言幽默含蓄,表现了随着“我”作文成绩的不断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爱屋及乌,更多的是关注我的作文,我的“腰带和裤裆”的尴尬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B.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编辑钢笔字体的潇洒漂亮、龙飞凤舞,也突出了我对收到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之深刻,记忆之鲜活。
小题1:
试题分析:找到文中作者写自己11岁和18岁生活经历的文字,根据问题摘引相关句子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说“作用”,内容上清楚的叙述了作者生活的经历以及爱上文学的过程,说明了作者的成长和追求,结构上使文章线索明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学生好理解。阅读文章,不仅要从思想、情感上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作者语言幽默的风格,然后根据语境理解语言的含义,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品析语言的方法不太了解。品析语言,是学习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品析可从三方面入手,表达什么意思(内容、情感),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技巧),语言有什么特点(风格、情调)。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