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二)谁与我同行(13分)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
(二)谁与我同行(13分)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
信息发布者:香草
(二)谁与我同行( 13 分)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小题1:题目中的“同行”既指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 (4分)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3: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小题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 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
小题2: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小题3:A
小题4: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是“谁与我同行”,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上学时下了晚自习要走很远的一段夜路,但是每次都有人陪自己走过那一段夜路,这个人就是父亲,在父亲的同行下,我不再害怕走夜路了。
点评: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通常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抄照搬,需要根据文章实际灵活运用)
小题2:试题分析:“我”因为害怕走夜路,“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后来,“我”走夜路时,前面总有一团火在移动,我以为那是鬼火,“……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由此可见,父亲是一个 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题3:试题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说法错误,本文的主人公是父亲,文中并没有正面描写父亲的活动,而是通过“我”的活动来表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也就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点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小题4:试题分析:因为“我”害怕走夜路,父亲知道后,有自己的特殊方式“默默地为我打火把”,陪我走过那段夜路,渐渐地我不再害怕走夜路了,而“我”之前却一点也不知道一直是父亲在陪我走夜路。
点评:解答本题时,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