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杨绛的《人不炼,不成器》一文。(10分)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杨绛的《人不炼,不成器》一文。(10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小题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说说文中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语段应当放在哪两段之间?理由是什么?(4分)
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有自知知明,才可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人不炼,不成器(或: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3分)
小题2: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1分)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这一道理(1分)。
小题3:放在④⑤段之间。(1分)(理由)要点:从内容上说,文段开头一句“要求世界和谐”上承第④段的“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接着,文段由世界和谐谈到治国、齐家、个人修身,强调了修身的重要,而修身的重要又是第⑤段论述的重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放在④⑤段之间最合适。(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就会发现作者是围绕标题“人不炼,不成器”这个观点来发表议论的,所以标题就是论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的中心意思很突出,易于理解。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把人比作香科,这是比喻说明,“捣”“磨”都是指人的锻炼过程,“香”是指人的“成器”。比喻说明,主要是将说明内容形象化通俗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点评:本题不难,比喻说明的方法一目了然。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打比方”,就是比喻,而“作比较”就是对比,一是“喻”,一是“比”,是不同的。
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全篇,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理清层次关系,找到它们与题目中提供的材料之间的联系。
点评:本题有难度,本文的结构特点不是太突出,学生难以分析了解。阅读文章,不仅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写法方法以及结构层次上的特点也要有所认识,平时多在这方面加强训练,对提高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