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捡到金子之后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捡到金子之后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①,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山了。
望着人迹罕见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着敲下的一小块,走到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两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然间,牧童想起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它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②。”牧童自豪地说。
小题1:作者围绕"金子"这一线索精心安排了文章的思路.请再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思路,在括号中填写相关情节。(2分)
希望得到金子--( )---金子带来的厄运--( )
小题2:写出文中开头和结尾两处加点的“金子”的含义。(4分)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首饰店老板接到了牧童的金子后,作者运用了"举""狐疑"和"瞟"等词语描写他.这些词语写出了首饰店老板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4:道士留下的一句话"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与前文相应.请将前文中与之照应的话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5:牧童从开始"抱"这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在地下,他先后不同的举动表明了什么?(2分)
小题6:文章结尾处"'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这里的金子指什么?(2分)
小题7: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突然得到金子 劳动创造金子
小题1:贵重的金属 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的硕果
小题1:突出描写了首饰店老板对牧童的怀疑、惊奇、警惕、高度谨慎的心理,认为牧童原本不会拥有金子,不大相信金子是真的。
小题1:照应前文其母亲的话。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小题1:一个“抱”字,表现了牧童捡到金子以后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一个“埋”字,写出了牧童在经历了厄运之后,他的美好品性已经回归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小题1:这里的金子指的是牧童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劳动,创造出来的丰硕成果,再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精神。
小题1:必须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能得到真正的富裕,真正的幸福。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一开头就写到“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随后又描写了牧童“期盼得到金子”的神态,所以与此相关的情节是“突然得到金子”;牧童不劳而获得金子,得意忘形,结果被人“狐疑”遭人抢夺。不劳而获,得来容易,不加珍惜,声张于人前,遭到“厄运”,文章是用“金子带来厄运”这一事例从反面说明“劳动创造金子,即财富,才是真正的金子”的道理。
点评:此题较难,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才能解答。做此类题,阅读文段时,首先将故事情节几个片断大致地划分出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可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来划分,然后再据题目要求回答,注意题目中与文段中相关的词句之间的联系。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章开头“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和“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可以判断文章开头所说的“金子”指的是的物,“贵重的金属”;从文中情节铺垫处妈妈的话“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和文尾最后二段所述牧童辛勤劳作“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以及劳作所创造的成果“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能够判断出文章结尾所说的“金子”指的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的硕果”。
点评:此类题是阅读考题中经典题,叙述文的阅读考试经常考到。学习时注意广泛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一些文章中带有象征意义的“物”要思考其多重意义,注意文章各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对此“物”富有含义的表达的句子,深入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做为首饰店老板,深知金子贵重稀有,一般人难以得到,而一个牧童有一块金子,不得不使他“惊奇”,不得不使他产生怀疑:金子是不是牧童从别人那里“偷窃”来的,首饰店老板自然担心自己店里的金饰,所以有“惊奇、警惕、高度谨慎的心理,认为牧童原本不会拥有金子,不大相信金子是真的”。
点评:此类题是叙述文阅读考试中常考的,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同时借以提高写作水平。平时阅读文章,不能只看“热闹——吸引人的情节”,还要看“门道——写作方法及作用”,关注情节时,不忘观察细节,思其义,晓其道,读思结合,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就会有备而无患。
小题1:试题分析:道士的话与母亲的话异曲同工,两人都是针对特意不劳而获得金子而说,话语中都有“属于”一词,显然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同工),前后照应。只不过,道士是用肯定的方式“只有……才属于”说明道理,母亲是用否定的方式“那不属于”说明道理(异曲)。注意题目要求中的“摘抄”两字,不可用自己的话填写。
点评:此题不难,但要细心,答案就在文中细微处。平时阅读文章学习时,不仅要注意文章的情节和思想内容,还有稍加注意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运用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等,这对自己的写作也有好处。做题时通读文段后,对前后内容要有基本的印象,大致了解作者各段落笔所写,这样可以缩小“搜寻”的范围,做到事半功倍。
小题1:试题分析:“抱”字,是牧童如愿以偿终于得到了金子激情动作,心动行动,行动情动,所谓思之切,得之贪。“埋”字,表示彻底放弃,牧童自己不再贪图,也不让别人挖得遭到自己同样的厄运,不要妄想用金子换得很多可享受的东西,这表明了牧童检讨自己决心改正和关心他人的纯正善良的意愿,所以说牧童“理”的行为是“美好品性已经回归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点评:写人叙事的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达文章思想的,所以对人物塑造方法的了解非常重要,对写作也有指导意义。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对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要了解“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问题。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了解文章所定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只有在这“环境”中,才能准确的理解描写人物的作用及意义。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与17题拟题意义重复,可能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文章“金子”一物含义的认识。文尾最后二段所述牧童辛勤劳作“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以及劳作所创造的成果“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能够判断出文章结尾所说的“金子”指的是“牧童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劳动,创造出来的丰硕成果,再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精神。”。
点评:此类题是阅读考题中经典题,叙述文的阅读考试经常考到。学习时注意广泛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一些文章中带有象征意义的“物”要思考其多重意义,注意文章各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对此“物”富有含义的表达的句子,深入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联系文中“妈妈”和“道士”说的话和“金子带给牧童带来厄运”的情节,思考“金子”的含义,便能清楚地了解这篇文章所讲的道理。此题意思对即可。
点评:此题是开放题,但不难,学生基本都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但要表述清楚也不容易,既要观点见解不离文意,又要组织好语言。学习时要注意阅读后善于总结归纳,考查文意,深思文理,多阅读,多思考,多训练,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