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大爱不言愁蒋平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大爱不言愁 蒋 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小题1: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答:
小题2: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答:
小题3:第③段中,“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他之前是什么“想法”,改变了的“想法”又是什么?(2分)
答:
小题4:请说说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小题5: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
小题6: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指林丹认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不想父母跟着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父母也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彼此之间,这是一种大爱。(意近即可)
小题1: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真爱。(意近即可)
小题1:之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意近即可)。 改变的想法是: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不再让父母担忧和受到伤害(意近即可)。
小题1:与第③段相响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同时也表现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小题1:不是,他们一直随着儿子的喜忧而喜忧。例如:①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②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③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任意摘录一处即可)。
小题1:提示:围绕“父母与子女了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或“亲人朋友之间多分享快乐,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忧愁放大和传递给亲人朋友”或“相互鼓励,多报喜,少报忧,勇敢独立前行,为亲人朋友减轻负担”等均可。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中讲了“爱”的两个方面,父母对林丹(前三段),林丹对父母(三段以后),所以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题干中要求“具体含义”,就是要求回答林丹与父亲爱的表现,要用总结归纳性的语言,而不能重述事例。
点评:本题拟题用词不当,“诵读”是要出声的,而考试时不可能出声,应当是“阅读”。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把“大爱不言愁”的含义诠释清楚不容易,“具体含义”的指向学生不一定明白。解答此类题,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爱”,注意文中的细节,找到相关文字,了解其内容,理解其含义,具体表述。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中用了“品味”一词,给的例句是写人物情感表现的,所以“品味”的指向(“效果”)就是人物的“情感”而非人物的“性格”或总体形象。
点评:本题不难,但解答准确也不容易,学生往往只轻描淡写地答出“伤心的心情”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理解与真爱”。所以,解答此类题,不能就句看句,要联系全文,要思考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渗透在句子中的,分析品味句子,自然离不开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品味句子”,一般是向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特色,生动性趣味性,一是指语言表达的内容,思想性和意义。本题是指向第二个方面。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提到“结合上下文”,第三段上文提到林丹让母亲担心忧虑,林丹很后悔,下文写林丹不再让母亲担心忧虑。题干问的是“改变前后的想法”,而不是“改变的原因”,那么直接答出林丹的“想法”——“让父母鼓励支持和不让父母担忧”就可以,如果只答出“改变的原因”——“对父母的爱”,就偏离了问题,要注意。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文段便可答出。阅读此类作品,要从情节细微处体会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要注意作品中前后情节的联系和作者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本文中作者对林丹心理活动的描写。做此类阅读题,还是要联系前后文,从情节入手,从细节入手,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指结构上下文的关联作用,内容上对情节和人物描写的作用,本题题干中没有明确的指向,那么二方面都要答到。“与第③段相响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是指结构上的(“照应前文”)作用,“表现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是指内容上的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但学生容易只答一种作用,解答不完整。阅读文章,要注意文章一些句子的作用,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结构与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上下文,梳理文章文字信息,找出与句子相关的内容(可以词与词对应,看看有没有重复的表述),再观察本句是写什么的(写人?叙事?写景?)在文章中什么位置(首尾,段间,段中),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理清答题的思路,找到突破口。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的核心在最后一句“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主要是“摘句”,谈认识一两句话即可,说明“父母”不是“无忧”的道理。注意括号中的提醒,不要做无用功。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相关的信息比较多,学生仔细阅读,能够摘录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读懂文章,了解其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梳理文章信息归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阅读要细心要思考,要注意相关情节或句子信息的相似点,对文章中情节的安排对人物的描写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全在于平时加强阅读的训练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两句,“品读选文”,是要求据选文的内容感悟人生,切不可离开选文泛泛而谈大侃人生。文章是讲“爱”的,解答不可偏向“拼搏”。注意语言要通顺,力求生动。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基本能写出一些内容来,但也容易答偏,偏向了“拼搏”。此类型的题目,中考常考到。“品读”,在阅读中品味的意思,“味道”主要是指人物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要求讲的道理不能局限于文章中的人物身上,陈述的主体应当是读者,所以答题语言中主体指向的应该是“我们”。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