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识
迁
|
查字典
|
音序
|
Q
|
读音
|
qiān
|
部首
|
辶
|
笔画
|
三画
|
字义
|
① 迁移 ② 变动,转变 ③ 调动官职
|
组词
|
① 迁居、迁葬 ② 变迁、事过境迁 ③ 左迁
|
成语
|
迁风移俗
|
浙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读音
|
zhè
|
部首
|
氵
|
笔画
|
七画
|
字义
|
指浙江,我国的一省
|
组词
|
浙江
|
成语
|
用手打一斤水
|
博
|
查字典
|
音序
|
B
|
读音
|
bó
|
部首
|
十
|
笔画
|
十画
|
字义
|
① 多,丰富 ② 通晓 ③ 古代的一种游戏,后来泛指赌博 ④ 博取,取得 ⑤ 大
|
组词
|
① 渊博、地大物博 ② 博古通今 ③ 赌博、博徒 ④ 以博欢心 ⑤ 宽衣博带
|
成语
|
博古通今
|
抄
|
查字典
|
音序
|
C
|
读音
|
chāo
|
部首
|
扌
|
笔画
|
四画
|
字义
|
① 誊写 ② 搜查并没收 ③ 从侧面或较近的小路过去 ④ 两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 ⑤ 抓取,拿 ⑥ 照着别人的作品、作业等写下来当作自己的
|
组词
|
① 抄稿子 ② 抄家 ③ 抄近道走 ④ 抄着手 ⑤ 抄起铁锹 ⑥ 抄作业
|
成语
|
手和少
|
锁
|
查字典
|
音序
|
S
|
读音
|
suǒ
|
部首
|
钅
|
笔画
|
七画
|
字义
|
① 安在门、箱子、抽屉等的开合处或铁链的环孔中,使人不能随意打开的金属器具,一般要用钥匙才能开 ② 用锁使门、箱子、抽屉等关住或使铁链拴住 ③ 形状像锁的东西 ④ 锁链 ⑤ 缝纫方法,用于衣物边缘或扣眼上,针脚很密,线斜交或钩连
|
组词
|
① 门锁 ② 愁眉锁眼 ③ 石锁 ④ 枷锁 ⑤ 锁边 锁眼
|
成语
| 金枷玉锁 |
诞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读音
|
dàn
|
部首
|
讠
|
笔画
|
六画
|
字义
|
① 诞生 ② 生日 ③ 荒唐的,不实在的
|
组词
|
① 诞辰 ② 华诞、寿诞 ③ 虚诞、荒诞、 怪诞
|
成语
| 诞谩不经 |
挣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读音
|
zhèng
|
部首
|
扌
|
笔画
|
六画
|
字义
|
① 用力支撑或摆脱 ② 用劳动换取
|
组词
|
① 挣脱、挣开 ② 挣钱
|
成语
| 用手争斗 |
二、生词知识
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词义: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例句:大学者钱钟书博览群书,而又能融会贯通,所以成了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
鸿篇巨制【hóng piān jù zhì】
词义:鸿、巨:大。谓篇幅很大的著作。 例句:为了完成《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司马迁耗费了毕生的精力。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词义:家中极端贫困,空无所有,徒有四堵墙壁树立。 例句:《论语》中所说的颜回,应该是家徒四壁,可是他在精神上十分富有。
下落不明【xià luò bù míng】
词义: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例句:由于八国联军疯狂的抢掠,我国的许多珍贵文物如今已下落不明了。
化为乌有【huà wéi wū yǒu】
词义: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例句:机场遭遇大雪而封闭,小华出游的兴奋心情顿时化为乌有。
厄运【è yùn】
词义:不幸的遭遇;苦难的时运。 例句:小阿炳长大后又遭遇厄运,他的双目生了眼疾,最后竟然完全失明了。
撰写【zhuàn xiě】
词义:写作。 例句:对于张思德的牺牲,毛主席特地撰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逸闻:【yì wén】
词义:传闻。
例句:到名人故里,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逸闻。
遗迹【yí jì】
词义:前人留下的痕迹。 例句:为了探访前朝遗迹,司马迁到处游历,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奔波【bēn bō】
词义:辛苦地往来奔走。 例句:在有些人锦衣玉食的同时,有多少打工者在为生机奔波啊。
奋笔疾书【fèn bǐ jí shū】
词义:非常快地写字做文章。 例句:为了更好的领导中国革命,毛主席经常在一件矮小的窑洞里奋笔疾书。
翔实【xiáng shí】
词义:详明而真实。 例句:为了掌握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徐霞客不辞劳苦,跋山涉水。
名垂青史【míng chuí qīng shǐ】
词义:名字记入史册。 例句:岳飞虽然被赵构和秦桧杀害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早已名垂青史。
崎岖【qí qū】
词义:山路不平。 例句:虽然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但我的心中充满了光明。
坎坷【kǎn kě】
词义:道路高低不平;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 例句:肖邦一生命运坎坷,但他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波兰。
近义词
反义词- 贫寒——富裕
- 博览群书——孤陋寡闻
- 名垂青史——遗臭万年
三、课文知识
段落分析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中心思想
课文叙写了谈迁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只要坚守信念,不怕厄运打击,终会得偿夙愿。
写作特点
1.叙写生动,揭旨有据,具有强烈感召力。 2.细列数据,前后呼应,突出了信念的潜在力量。20多年,6次修改,50岁,400多万字,104卷…这些数字无不表现谈迁坚守信念,不怕厄运打击的精神。 3.本文多用成语,语言简练,表意深刻。例如:流传千古,博览群书,家徒四壁等等,都值得我们仔细体味。
篇章理解
1.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一段第一句说了一个“点”,第二句讲了一个“面”,用了若干数据,旨在说明谈迁治学的勤勉和严谨。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2.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这一个片段形象地写出了谈迁书稿被偷,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后无比痛苦的心情以及他重新振作的过程。作者在这里巧妙地点了题,从“下决心”几个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坚定的信念。
3.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这一段的“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和完备性。“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得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而“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4.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这句话总结全文,并将全文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它的意思是:在人生当中,不可能每件事都像你想的那样顺心如意,难免会碰到一些不顺利的事,这时你不应该去想自己是怎样的不幸,而应该去战胜它,重新找到希望,这样你就会从绝望之中爬出来,获得最终的胜利。
四、知识拓展
《国榷》 《国榷》不分卷,谈迁撰,编年体明史。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他鉴于明朝历代实录颇多曲笔聚讼、忌讳失实,各家编年体明史又多讹陋肤冗,遂以明代实录为主,并参阅其它有关明代史书一百多种,编成此书。本书记载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至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本书对于《明实录》避而不谈的一些明朝重要史实均能秉笔直书。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本书史实考订精审,材料较为可靠,对明史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