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知识
莹
|
查字典
|
音序
|
Y
|
读音
|
yíng
|
部首
|
艹
|
笔画
|
七画
|
字义
|
① 光洁,透明 ② 光洁像玉的石头
|
组词
|
① 晶莹 ② 莹玉
|
巧记
|
宝山无点草同回
|
耽
|
查字典
|
音序
|
D
|
读音
|
dān
|
部首
|
耳
|
笔画
|
四画
|
字义
|
① 沉溺,入迷 ② 迟延
|
组词
|
① 耽玩、耽于幻想 ② 耽搁、耽误
|
巧记
|
沈去掉了水加了双耳朵
|
秦
|
查字典
|
音序
|
Q
|
读音
|
qín
|
部首
|
禾
|
笔画
|
五画
|
字义
|
① 周朝国名 ② 朝代,秦始皇嬴政所建 ③ 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④ 姓
|
组词
|
① 秦风 ② 秦代、秦晋 ③ 秦腔
|
成语
|
秦晋之好、秦楼楚馆、朝秦暮楚
|
媚
|
查字典
|
音序
|
M
|
读音
|
mèi
|
部首
|
女
|
笔画
|
九画
|
字义
|
① 有意讨人喜欢,巴结 ② 美好,可爱
|
组词
|
① 谄媚 ② 妩媚、春光明媚
|
成语
|
奴颜媚骨、自媚于众
|
载
|
查字典
|
音序
|
Z
|
读音
|
zài
|
部首
|
车
|
笔画
|
六画
|
字义
|
① 装载 ② 充满 ③ 又,且 ④ 姓
|
组词
|
① 载客、载货 ② 风雪载途、怨声载道 ③ 载歌载舞
|
成语
|
载歌载舞、满载而归、怨声载道
|
二、生词知识
贴补【tiē bǔ】
词义:在钱或物上给予帮助或动用积存以弥补不足。 例句:下岗职工日子真不好过,小红的妈妈每天就需要打好几份工来贴补家用。
耽误【dān wù】
词义:(1)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赶上,未能做好或未能完成;(2) 由于某种原因而使过程延长;(3) 由于措施不力或条件不充分而留下恶果。 例句: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前程,小王的父母决心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上大学。
孝敬【xiào jìng】
词义: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例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积攒【jī zǎn】
词义:积蓄;积聚。 例句:岸英和岸青好容易积攒了几个钱,准备买字典,谁知字典又涨价了。
缭绕【liáo rào】
词义:一圈圈向上飘起。 例句:每到清明时节,去墓园祭拜祖先的人络绎不绝,处处青烟缭绕。
葱茏【cōng lóng】
词义: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例句:这里是一处国家森林公园,远远望去,山势险峻,树木葱茏。
晶莹【jīng yíng】
词义:明亮澄澈。 例句:望着老师那慈祥的笑脸,晶莹的泪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
争先恐后【zhēng xiān kǒng hòu】
词义:争着往前,唯恐落后。 例句:得知班级要为灾区捐款的消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掏出了自己的零用钱。
高手【gāo shǒu】
词义:在某方面技能突出的人。 例句: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江湖艺人,没想到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明媚【míng mèi】
词义:明丽妩媚。 例句:今天阳光明媚,这大好的春色,让我们一个个流连忘返。
牵挂【qiān guà】
词义: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挂念。 例句:孩子出远门了,做母亲的心里是何等的牵挂啊!
近义词
- 耽误——耽搁
- 缭绕——萦绕
- 青翠欲滴——葱翠欲滴
- 精神——神志
- 荷花——莲花
- 欢喜——开心
反义词- 闷热——清凉
- 晶莹——浑浊
- 孝敬——忤逆
- 春光明媚——天寒地冻
三、课文知识
段落分析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第二段(第2—4自然段)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第三段(第5—6自然段)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第四段(第7自然段)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有了转机,不愁衣食。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叙写了王冕少年时代放牛、学画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自小达观、孝母、勤学的优良品质,饱含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写作特点
1.利用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提炼人物语言来刻画形象。例如王冕的母亲送子放牛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母亲矛盾的心理,既舍不得儿子放牛,又迫于生计不得不这样做。 2.运用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作者为了衬托正面人物,十分注意环境描写。你看,他将黄梅时节一天雨后的山色,湖景写得多么富有诗意,多么美啊! 3.利用剪裁安排刻画人物形象。作者从王冕七岁写起,直到十七八岁为止,中间时间跨度已逾十年,如果不加裁剪,势必芜杂,妙在作者详略得当,巧作安排,简略处也不草草着笔,仍然层次井然。
篇章理解
1.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这一段写出了穷苦人家的心酸以及王冕的懂事。母亲让他去帮人家放牛实在是无奈之举,是家庭无法生存的见证。而王冕刚刚十岁,便理解了家庭的苦难和母亲的痛苦,实在难能可贵。他所安慰母亲的什么“闷得慌”“快活些”的“带书读”都是生怕母亲有所不安而说的“谎言”,其真正的意思是“贴补家用”,为家庭为母亲分忧。这是王冕懂事和孝顺的真实体现。
2.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这一段主要写王冕的两个方面。一是孝顺,二是好学。他虽然白天放牛也很辛苦,但陪伴母亲、孝敬母亲却念念不忘。除此以外,他省吃俭用买书来看,也反映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这为后来他读书明理之后立志学画,埋下了伏笔。
3.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这一段对雨后美景的描写,简直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色彩丰富、饱满,对比强烈而又彼此协调;景物安排错落有致,特别是对荷花的描写,让人恍如身临其境,十分逼真。而王冕对美景不仅是动心,更决定心摹手追,决定自学成才。应该说,这一段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知识拓展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
吴敬梓 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才完成。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其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使其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王冕轶事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人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王冕很快就成为了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韩性死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