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泰山”“鸿毛”之议》①打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生
《“泰山”“鸿毛”之议》①打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生
信息发布者:香草
《“泰山”“鸿毛”之议》
①打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生死“轻重”的论题,“鸿毛”与“泰山”的尺度,就摆到了历代读者的面前。
②生死大题,人所面对;“鸿”“泰”之论,错综复杂,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死有正常的死亡、非正常的死亡。孔子辞世73,孟子驾鹤84,寿终正寝,天规使然。说他们的死如何“伟大”“光荣”之类,似有欠妥;而如文天祥元帐就义,史可法扬州染血, 张自忠捐躯沙场,瞿秋白被戮于敌营,遇罗克、张志新惨烈遇害,老舍、邓拓寂寞自绝,无论就死的年龄、方式、缘由与时候的反响,都非同一般。“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大凡为国赴难,临危受命,为民请命, 舍身护法,舍己救人,以身殉职,以死抗争者, 其生虽然有轻有重,其死则都是“重于泰山的”。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讲的是苏州五位平民为民请命的事迹,平日里说话办事都“轻如鸿毛”的市井族,居然在非常时期显出了伟丈夫本色!
③古训固然有“宁以义死,不苟幸生”的教诲,那么苟活者就一律为人所不齿么?也未必。且看太史公司马迁,蒙奇耻大辱,成“残余之人”,若为做人之尊严一刎了之,实不失壮士之风,“连活都不怕,还怕死么”!然而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宿愿,他终于选择了“苟活”。正是对这种比死更可怕的“苟活”的韧忍,造就了他更高层次的“重如泰山”。
④然而还并不如此简单。生前“轻如鸿毛”者,死后未必就“轻如鸿毛”;生前赫赫如“泰山”者,死后未必就能“重于泰山”。终日孜孜而“求重”着,到头未必能“重”; 不刻意追求“重”者,倒常常不请自来,屡被口碑铸成了“鸿毛”;而一些以“鸿毛”自诩自安者,反常被万民仰之为“泰山”。
⑤屈原投江寂寂无闻,身后三百年间不见史料;三百年后,岂只重见天日,愈加光照日月;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昨日的“泰山”今日沦为“鸿毛”,今天的“鸿毛”,明天仰为“泰山”者又该几多!“泰山”“鸿毛”有时真就一步之遥,一纸之隔!
⑥然而“鸿毛”“泰山”之喻,又岂能涵盖所有?以战犯希特勒、东条英机为例,给亿万生灵带来如此浩大的罪孽,让历史留下长深的伤口,仅仅用轻飘飘的“鸿毛”二字,就可以交待的么?
⑦当年替秦始皇修造陵墓然后被秘密处死的工匠,新近从成都新南门立交桥施工工地连续挖出的数百具古代人体骨骸,李逵板斧下毙命的芸芸众生,臧克家诗中“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周而复始的农家,无论生与死,不比“鸿毛”更“鸿毛”么?生存的“鸿毛”形态决定着“鸿毛”命运,他们个人又如何能够幸免?
⑧还有,如南北朝一代诗宗大谢谢灵运48岁被宋文帝“弃市”于广州,小谢谢朓35岁被东昏侯“枭首”于南京;贺龙、彭德怀在“文革”中惨遭“左”毒荼害;如斯大林治下上百个中央委员一个个死于非命,其死本身的“泰”“鸿”之论,又如何说得清?
⑨大千世界,原本就不都是“非此即彼”的两极世界,“轻”“重”“鸿“”“泰”,也未必能合于逻辑的“排中律”。
⑩对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生与死,其实都常常与“泰山”“鸿毛”无缘,他们是既非“鸿毛”也非“泰山”的“中不溜儿”。 (选自《2005年中国杂文精选》)
1.作者在“泰山”“鸿毛”之议上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节说:“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第⑧节说:“又如何说得清?”请根据相关内容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理解,请说说“‘泰山’‘鸿毛’有时真就一步之遥,一纸之隔!”中“一纸”所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就“鸿毛”“泰山”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2006年5月22日,山西左云消息记者从山西左云县新井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了解到,此次事故井下被困人数可能增加到57人。
经抢险指挥部核查组最新核查结果显示,井下被困人员可能为57人,比20日认定的44人增加了13人。根据安监总局与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抢险指挥部核查组正连夜与矿工家属采取逐一比对排查的办法,确定井下被困矿工人数,将尽快拿出详细的被困人员名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的生命及生命价值不能简单地用“泰山”、“鸿毛”来定论。(意对即可。)
2.前者的含义是对待人的生与死,要看其目的是否是为了人民、国家的利益,否则不能以“泰山”来论。后者的含义是作者对无数作贡献的人死于非命非常愤懑,作者认为他们的死不能简单地用“泰山”、“鸿毛”来论。(意思对即可。)
3.皇帝老儿活则“万岁”,死则“驾崩”,历经滚滚的历史洪流的冲刷,如今还有几人在追念这些万岁?。(所举例子意对即可。)
4.“一纸”指的是人们生死观、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如有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
5.没有标准答案。联系上下文,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表达清楚。
例:在许多唯利是图的矿工工头的眼里,利益大于矿工们的生命,所以,矿工们采矿缺乏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矿井事故频频发生。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力军,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当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