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分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说学情分析 这两首都是哲理诗。可以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 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 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三、说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2、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本节课由学校开展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入,我先检查学生背诵咏物诗、思乡诗、边塞诗、送别诗的情况,然后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的说理诗,揭示课题,介绍作者。接着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陆游的爱国绝唱、临终遗嘱《示儿》。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这一设计旨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2、“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诗意,读熟诗歌;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产生了哪些感想呢?他要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出示整首诗,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接着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一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道理; 为了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真正懂得诗人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道理。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2、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3、你知道有哪些人,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4、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5、有哪些名言警句是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 6、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 4、“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文对照,练写剧本。 我准备把未完成的剧本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表演。这一巩固性的练习,既能检查学习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书本知识(知)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行)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出示)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二)、学习古诗,领会诗意 1、出示: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第一个要求,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 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鉴”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徘徊”是什么意思?把这两句诗读好。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谁能说说? 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板书:景色) 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暗示了什么?(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 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 (2)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 “渠”是什么意思?“如许”是什么意思? 3、把诗意连起来说说。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 4、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美吗?谁能读好这首诗? 5、背诵这首诗。 (三)、质疑引入哲理理解 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池水清澈 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齐读: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小结: (四)、教师总结延伸 师: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考,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出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 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学生回答) 总结: 朱熹先生说理非常地巧妙,所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我们都知道学习古诗除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报纸上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 (五)、学生延伸交流 出示文章: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正是由于多年来格守“诚信服务、客户至上”的企业信条,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结果。 在这篇文章里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 (六)、总结全诗 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会活用,平时候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写出好文章来。 板书 《观书有感》 景色 说理 池水清澈 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地读书,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