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14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14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信息发布者:香草
(14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中加点的“前者”、“后者”各指文中的什么内容?(2分)
小题5: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说出2种)?并各举一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2: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小题3: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小题4:“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
小题5:略
小题1:
试题分析: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小题2:
试题分析:说明对象,顾名思义,就是文章所要说明的那个事物或事理。 一般情况下,说明文根据其说明对象的不同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它所要说明的那个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它所要说明的那个事理。本文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所以说明对象就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根据此文是回答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因此是逻辑顺序。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运用文章中的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的题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看出“山寺”指的是高处,所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是“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或可以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道题比较简单,只要仔细阅读原文就可以答出。
小题4:
试题分析:代词指代内容可以运用下列方法来考虑:1、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2、自己概括、检验法(代入法或置换法)。根据第一种方法,可以判断出“前者”指的是“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后者”要概括一下,可得出“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
这是较为简单的一道题,只要读懂文意即可作对。
小题5: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如“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列数字,如“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作比较,如“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打比方”,就是比喻,而“作比较”就是对比,一是“喻”,一是“比”,是不同的。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