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隔窗看雀
信息发布者:香草
CAI 动态麻雀图
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就是麻雀,生活中平凡得让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种鸟儿,可周涛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隔窗看雀》。
文章600余字,11个自然段,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蕴意深刻。文章前5段,作者描写了麻雀的“跳跃”、“翘尾巴”“飞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也仅仅只是一篇优秀的状物范文,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第6自然段提炼出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心灵写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并进一步诠释它坚忍、乐观、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了麻雀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欣赏之情倾泻无遗。
扬扬洒洒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更令人感慨不已。但作者由“雀”到“人”、寄情于物的写法,特别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学生很难理解,一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二是因为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还很欠缺。作为教师,我应该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理解文本的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CAI出示: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重点指导“翘、禽、庸、栽”的写法;理解“忙碌、羞愧、平庸、自卑、幼稚”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4、从作者观察和描写麻雀的写法中受到启发,模仿描写小动物。
【教学重点】体会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1,初步落实教学目标4,整体感知全文,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3,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二 教法学法
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词扣句体会情感 以读代讲引发共鸣
创设情境想象补白 拓展练习深化感悟
三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CAI:
激趣整体感知 雀儿巧妙登台
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图文并茂想象 雀儿点缀生活
隔窗放飞思想 雀儿唤醒生命
第一个环节: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我分步板书“雀”字,由“小”和“隹”合起来就是“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和平时生活,初步认识麻雀的形象:一种很小的、短尾巴的鸟。
紧接着是对课文整体感知。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归纳出文章写了麻雀:“忙碌平庸、不羞愧不自卑、点缀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贵有疑”,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文本对话,同时直奔重点,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麻雀外在的生活情态,感受它的“忙碌、平庸”
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课堂上,我由学生质疑入手,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学生说到哪就让他读哪;读到哪,老师就评价、反馈、指导到哪。
(CAI出示:
它总是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不停地跳)
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不停地翘尾巴)
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不停地飞)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飞行的特点))
其中第5段,描写了麻雀飞行的特点,语言表达很精妙,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极好范例,同时作者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这一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充分朗读外,还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划、栽、扇动”和“几起几落的弧线”、“ 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的1——5段中,学生们抓住了麻雀不停地跳跃,不停翘尾巴,不停地飞上飞下,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忙碌。在此基础上,我相机地引导学生以“麻雀真是忙碌呀”为中心句写个小练笔。
CAI:
“麻雀真是忙碌呀!它总是不停地跳,像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它总是不停地翘尾巴,那是为了保持平衡;它总是不停地飞,忽上忽下,忽直忽曲,似乎在练习空中表演。雀儿真是不知道累呀!”
通过这样一个练笔,既有效地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又让学生对麻雀的“忙碌”有了一个完整地认识。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麻雀的“平庸”呢?一是外形很不起眼;二是飞得太低。其中描写麻雀飞行的一个句子,我进行了重点指导。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
(1)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它很“平庸”呢?
(2)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它的“平庸”。
(3)师:那么,它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不能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它只会低飞,只会跳跃,只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
与大禽类相比,它是多么平庸呀!
(4)师:是啊,与那些会翱翔、会盘旋的大禽类相比,它真是微不足道、平庸至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通过练习,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麻雀是多么“平庸”啊!
以上环节我设计的意图是:任何语言训练都需要通过“读、写”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相机引入了几处练笔与拓展,让雀儿的形象跃然眼前,对它的“忙碌、平庸”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过渡)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紧扣中心句,提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核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它“不羞愧,不自卑”呢?
由此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个重点句:
CAI: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
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通过自读,学生们汇报体会:从“坚忍”、“欢快”、“有责任感”这些关键词体会到了,麻雀总是叫个不停、忙个不停,很坚强、快乐的活着。
正如课前对学情的分析一样,学生的理解只停留于文字表面,比较肤浅。这时,我相机出示了句式比较,让学生在对比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
CAI出示: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孵蛋和育雏……活着。
学生们感到:去掉这三处形容词,文章逊色很多,感受不到周涛先生的情感倾向,也很难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到这一步,我又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演绎)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最难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当雀儿面对遭遇时,它是怎样地活着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CAI出示: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雀儿依然坚忍地活着。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雀儿依然欢快地活着。
当雀儿遭到追赶、啄咬时,雀儿依然坚强地活着。
为了自己的孩子,雀儿必须乐观、有责任感地活着。
师:是呀!雀儿就是这样“坚忍、欢快、有责任感”“不羞愧、不自卑地”地活着啊!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师: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在大家的心里,这绝不仅仅是一只“忙
碌平庸”的麻雀那么简单了。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
词,来表达你对雀儿更深的认识吗?
CAI出示:
虽然雀儿 ,但是 ,依然 地活着。
生1:虽然雀儿长得不好看,叫声不好听,但是它一直欢快地叫着,依然
乐观地活着。
生2:虽然雀儿不能翱翔长空,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有责任感地活
着。
生3:虽然雀儿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它没有屈服,依然坚强地活着。
师: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它始终乐观、坚强、
有责任感。难怪作者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抓词扣句,由字面理解到对比理解,由想象理解再到个性理解,层层剥笋、步步推进,理解了“不羞愧、不自卑”的含义。尤其是通过2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由外而内,整体、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同时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训练,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个环节: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
课文进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儿,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四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了雀儿的点缀。
CAI出示: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我着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儿比作活标点,形象地写出了雀儿体形小巧、形态各异的特点;排比句流露出对雀儿喜爱欣赏之情。“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吧!”(配乐读)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赏析精彩语段,变“话”为“画”,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接下来就是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
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课题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作者是透过看雀来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当学生谈到身边的普通人时,我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透过这一扇窗户,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和敬佩!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生命的敬意,对生活的热爱,再读一次课题吧!——隔窗看雀
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们由看雀引发对文章层层深入的思考,入情入境地读书,扎实有效地练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和收获。而我也收获了更多。
我引导学生走近雀、认识雀、理解雀、敬重雀,层层剥笋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用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尤其是,我把作业引进了课堂,通过扎实有效地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了语文高效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充满的遗憾的教学艺术,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的语言上,我能更精炼,更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需要我今后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培养教学机智。谢谢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