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我的名字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说教材
《我的名字》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单元“长大”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歌,从名字的角度写了四件事。“我”帮助别人,不留姓名,人们用四个称呼来赞美“我”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也体现了“我”乐于助人的精神。这首儿歌构思新颖,并没有直接叙述“我”是怎样别人的,做了好事,人们不知道“我”的名字,可我的笑容大家都记在了心里。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快乐法、点拨法,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在自读自悟中有所发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家都有过帮助别人的时候,同学们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行为,更不会上升到情感的方面,所以难点是理解儿歌所要表达的感情,重点就放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帮助别人。
四、教学过程
课堂伊始,我通过解释自己名字的含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名字的含义,进而让孩子们体会名字背后包含的父母对我们的疼爱与希望,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与欣赏,更为整节课定下了“爱”与“关怀”的基调。
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识字和学文。识字方面,我做了一个尝试,那就是打破常规先认字,再学文的课堂教学步骤,采用认字与学文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随文识字。争取把识字与阅读的割裂性降至最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并鼓励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小窍门、新发现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再次复习、认读生字,将生字重新放回文中朗读诗歌。目的是扎实打好识字基础,让学生真正会认、会读、会用。
记得崔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让阅读教学美丽转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也在她的专题讲座中强调:“让阅读教学美丽转身,转到语文的能力(听、说、读、写)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写一写。本节课以“奶”字为例,写好字的同时,理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明白能过读课文可以学习字词,学好了字词可以更好的读文,建立字词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头脑里构筑字词与课文密不可分的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仅仅把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做了重点指导。比如:由于年代原因,大部分孩子对“雷锋”不太了解,我向孩子们动之以情介绍了雷锋的事迹,鼓励孩子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观察图画时,我提醒孩子们观察的顺序及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再现当时的情境,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其余几小节的内容,我逐步放手让学生之间去交流,以简练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仅仅会读书,会写字是远远不够的,续编诗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学生会说话、会组织语言的层面,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引起学生的反思,促使学生付诸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课文到生活,双从生活回到课文,“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成长”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教给孩子学知识,更要教给孩子学做人!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