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评课稿
信息发布者:香草
《我爱这土地》是长春版七年级的一篇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以“土地”象征祖国,抒发在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独立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心声以及诗人对祖国、故土的深深依恋之情,蕴含着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
通过观看“辽宁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义务教育中学语文精品课例”中卢翼飞老师的《我爱这土地》,感觉收获颇丰,主要总结如下:
一、导入
以“背井离乡的人们远行之前习惯把什么带在身边”为导入,有此引出“土地”,以此为导入自然又吸引学生。
二、诵读感知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生长在抗战年代,自称“悲哀的诗人”。
2、时代背景:1938年,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处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日本侵略者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文如其人,文由心生”过渡到作者艾青介绍上,这样的过渡自然亲切,又富于诗意。而后,教师有感情的介绍写作背景,感情充沛。声情并忙,引学生进入情境。
3、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教师领读,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使学生明确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节奏等,进而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走近诗歌
结果呈现: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暴风雨:象征贫困、战乱、困难。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力量。
此处教师讲解细致,注意诗中意象的呈现,逐个分析,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运用多个图片: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灾荒、南京大屠杀、学生游行示威、商人抵制日货等等图片,以此使学生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作者的情感跃然图上,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是爱国情感的熏陶。
四、畅所欲言
教师提出问题,哪些词语使学生感动,并说明为什么,以此来使学生宏观理解诗歌的同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五、比较阅读
此环节教师举出艾青的另两首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在寻找意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明确其中的象征意义。
六、教师总结
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并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自己”!
七、课后作业
通过卢翼飞老师的讲解,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设计思路突出、流畅,讲解清晰,语言准确。
2、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思维开阔,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学习。
3、教学重点突出,意象学习全面、到位。
4、整个教学过程,头绪简化,重点突出;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对话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教学效果良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合作学习方式的独特魅力。
5、在教学中,老师准确地把握自已的角色。教师充当了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帮助者。另外,课堂上对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并为他们的成功铺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6、在讲解文章时,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各环节过渡自然。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恰到好处。时间分配合理。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