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10分)林尽水源,便得

信息发布者:香草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屋舍俨然:B.仿佛若有光:
C.便要还家: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2:、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小题3:、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整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C、通“邀”,邀请。 D、妻子与子女。
小题1:C
小题1:略
小题1: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