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教材内容
本文是预备年级语文教材中最长的一篇古文,需要积累的文言字词较多,对于学生积累掌握有一定难度,但由于这则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所以在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障碍。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同时能理解在晏子机智善辩的背后,汩汩流淌着的是晏子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感河流,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学这篇古文,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古文的体会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古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预备班的学生刚刚接触古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并要养成自觉积累字词的习惯。由于(2)班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人人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讲故事,分角色朗读,这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和提高概括分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人物语言,通过质疑讨论落实字词,由读——品——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在晏子机智善辩的背后,汩汩流淌着的是晏子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感河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晏子人物形象。
难点:1、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2、理解“橘逾淮为枳”的深刻含义。
三、教法学法
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 我选择了 “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
主要采用: 朗读+质疑+鉴赏+整理
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疏通——质疑积累——鉴赏诵读——总结拓展(读——思——赏(悟)——结)
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1、自主预习:
熟读课文及《晏子使楚》等相关文章,了解晏子其人其事,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2、导入新课
1)请学生讲述小学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的故事。简介晏子(名:婴;字:仲平,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这样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
2)释题:(强调:逾、枳)
3、朗读疏通
1)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和停顿)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顺文章,不打疙瘩。
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
3)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两人小组的朗读,激励学生人人参与,既互相系检查了预习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最后的齐读进一步体验了朗读的语感、气势。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
4、质疑积累
1)交流积累:四人小组交流:交流预习过程中的疑难词句及重点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看注释、查词典、翻资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语言积累问题,养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2)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归类板书,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完善自学笔记。
设计意图:“读书贵有疑”,学生在质疑中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出彩”,同时这也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5、 鉴赏诵读
1)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个性和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熏陶,在读中迁移。通过读来体会人物形象和个性,理解课文内涵。
3)分析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个性,文中如何表现?
4)思考:晏子的能言善辩表现在哪里?“橘逾淮为枳”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品味人物语言,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读——品——悟,理解晏子以“橘逾淮为枳”比喻“齐人入楚善盗”,让楚王“反取病焉”,逐步领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格的凛然气节。
6、总结拓展
1)、整理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课内完成)
包括: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作者作品背景;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重点语句翻译。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复习反馈,使学生的整理归纳、反思评价成为习惯。
2)把有关晏子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鼓励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排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推行生命教育的办学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校和课堂成为生命活动的和谐家园,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