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香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方法与过程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
理解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一、读准下列字音。
晖(huī) 脉脉(mò) 嶂(zhàng)  舴艋(zéměng)
二、了解作家及其创作特点。
三、熟读每一首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三首词。
二、情景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词,说说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喜欢哪首都应给以肯定)
1、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
(1)文学常识
A、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B、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让学生自己先结合课下注解,自由地朗读这首诗。先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听后,指出不足并分析不足的原因,同时做以订正。(学生说不到位之处,教师可以做以适当的指导)
(4)这首词写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A、“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明确:“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B、“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明确:“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C、“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明确;“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D、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明确: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
E、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明确: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6)学生集体把这首词诵读一遍,进一步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试图背诵。
(7)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2、学习《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诵读这首词,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明确: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并把握写作特色。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A、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明确: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B、“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明确:“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C、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明确: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明确: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3、学习《江城子》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他的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首词是次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诵读这首词,理解词的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握写作特色。(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A、自读上阙,说说哪句体现了作者的“狂”?
明确:最能体现作者的“狂”的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郎”。
B、“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C、自读下阙想想体现作者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句子是什么?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体现作者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是遣冯唐。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总结:集体朗读这首词,试比较这首词与前两首词,在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及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词与前两首词比较,在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及语言风格上都是粗犷、豪放的,前两首词一个是花间派的,一个是婉约派的,其词的风格都是凄婉的,沉郁的。
六、延伸与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七、巩固练习
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并会默写。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武陵春》《破阵子》两首词。
二、复习导入
背诵前三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武陵春》。
(1)学生先自由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词前期(未结婚之前)是积极向上的,后期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她的词主要表现的是以思念为主感情基调以沉郁为主,特别是晚期,由于金兵入关,她的家乡也被金人也占领,丈夫又死了,词人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就更加凄凉愁苦了。这首诗就是她晚期的作品。
(3)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学生互相补充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
明确:词通过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及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达了因家破、夫死、国亡给自己带来的极度痛苦与哀伤的心情。
(4)说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是写愁的佳句,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人们写愁总是把愁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辟溪径,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却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
(5)总结:集体把这首词朗读一遍。思考:这是一首写“愁”的佳作,你认为这首词写“愁”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词写“愁”主要好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及“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前一句词人还未说话,泪就流出来了,就充分的体现了词人伤心的程度。后一句在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愁”给深化了,愁到连一条船都载不动了。足见她哀愁之深。
2、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词。
(2)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诵读这首词,理解词的大意。(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这首词上阙回忆了军旅生活,下阙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
(3)指名朗读,学生思考:词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的哪些景?
明确:写了边塞的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音、沙场点兵的景,这些景都体现出了一种豪壮气垫。
(4)哪句写了战斗的场面?哪句写了想为朝庭效力,建功立业?
明确:写了战斗的场面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想为朝庭效力,建功立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揭示全词感情主旨的一句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
明确:揭示全词感情主旨的一句话是: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这句话使全词由雄壮转为悲壮。
(6)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与拓展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巩固与练习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词。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