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说课案
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篇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本段的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要是让你给同学们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座桥,你会介绍些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观点。引入关于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确定目标。
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研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4、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5、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第一步: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完成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问题特征。(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问题,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第二步: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研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 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弄清楚生字词的读音;2、注意积累词语。)
2、 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第三步: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 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2、 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师总结: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3、 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第四步:完成教学目标4: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显示: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第六步: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