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桃花源记》选文林尽水源,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桃花源记》选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陶侃惜谷
《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C.汝既不田(田地)
D.执而鞭之(用鞭子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豁然开朗然数年恒不一见
B.乃大惊蒙乃始就学
C.执而鞭之何陋之有
D.而戏贼人稻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小题4:选文(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选文(二)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D
小题1: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陶侃非常愤怒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别人家的稻子!”
小题1:(从桃花源中人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和对外面的改朝换代“皆叹惋”及村人对渔人热情的招待可看出)社会理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地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写出一点即可)(从陶侃对行人持未熟稻愤怒的言行可看出)陶侃的思想:重视农耕,珍惜粮食。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C、汝既不田 (种田)。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的样子,但是。B、竟然,竟然。C、代词,助词。D、却,却。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抓住“率、绝境、复、焉、汝、田、戏”等关键词语,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语句的流畅。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文一中的生活图景以及选文二中陶侃鞭打取稻子的人来分析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