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17分)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17分)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17分)
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今年晚春,我常于某一天用心去吟赏,发现晚春里感受炊烟,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了一个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竟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在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到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炊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那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和土地的依恋。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正从乡村慢慢淡去。而我却像一个长不大的乡村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炊烟飘忽不定与游子四处漂泊的形象相似;炊烟的根在乡村,游子的根在故乡。(形象、情感各2分)
小题1:赵丰的意思是炊烟是乡村生活最具特色的意象,而《桃花源记》中竟没有炊烟。(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1:赞成与不赞成均可。要能联系陶渊明生平、作品,以及个人感悟进行分析。
赞成的理由:陶渊明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虽然没落失意,但依然保留着文人雅士的情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诗句,自在、恬淡、闲适,五柳先生的言行举止折射的确实并非农人的心境。
不赞成的理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黯然离开官场,虽说曾经有过诗意人生,但几经火灾,家业衰败,已经到了“环堵萧然”“箪瓢屡空”的程度,农耕生活自然少不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乡村生活;“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正是“享受乡村生活”。而且“炊烟”诚然是乡村的标志,但《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也是乡村生活的典型写照。
小题1:能从“炊烟”的比喻义来进行理解其象征意义;
小题1:这里能从陶渊明的作品中来进行分析,出示理由合理即可;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