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说课设计

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 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
  【本课与《课标》的关系】
  从“课标”提出的三个纬度要求来审视,本课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文本范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上体现的十分突出,文本所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基本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训练要求。另外,课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特色也为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供了范本。
  【教学目标】1. 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通俗而又雅致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北大有一个新生去报到,看到排队的人很多,而他又带了很多行李,很不方便。这时刚好有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经过,这个新生就上前对老人说:“老师傅,麻烦你帮我看一下行李,我去报一下名,就回来。”说完,他三步并作两步就跑去报名了。半个小时后,他好不容易回来了,见老人还守在行李旁,他连声道谢。老人笑了笑就走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个学生吃惊地发现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人,竟然是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教授。
这样一位著名人物,竟然毫无怨言地帮一个陌生的学生看行李,不能不使人折服于他朴素而高尚的人格。有着高尚品格的季羡林先生,会写出怎样风格的文章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满怀着哀伤和忧愤写成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
(板书课题、作者)季羡林(1911.8.6~2009.7.11),男,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
1、文章题目叫《幽径悲剧》,那么这个悲剧的主角是“谁”呢?
2、这个主角的不幸遭遇是什么呢?
3、“我”面对这个悲剧是什么样的心情?(可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
【参考答案: 1、古藤萝 2、它的一段凌空的虬干被人砍断 3、“悲哀至极”】
三、深入分析
1、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但作者到哪一小节才写到古藤萝?(第7段)为什么这么迟才让主角出场?(铺垫)
【点拨:在戏剧中往往先让配角出来活动,待到时机成熟,再让主角闪亮登场。】
?前面写了什么内容来为古藤萝的出场进行铺垫?
(幽径的四时之美)
?齐读第3—5段,感受幽径之美,体会语言之美。
2、写幽径是一个铺垫,那么文中哪一句很明显地说明了描写幽径的神奇是对古藤萝的烘托?(第7段第一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点拨:这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句,它像一只渡船,很自然地把上下文连接在一起。我们大家写作文,也要学会自然过渡,使整篇文章上下勾连,形成一个整体。】
3、进入第七段,有没有直接写悲剧?(没有)在看到悲剧之前,作者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古藤萝之美)
【可以在这里简单了解一下课文中“鲁殿灵光”的意思,强调古藤萝的珍贵。】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所以前面写的藤萝越美,后面的悲剧性也就越(强)。在写作手法上这自然是什么手法?(铺垫)
☆【实物点拨:先向学生展示一朵美丽的塑料花,然后一瓣瓣地摘掉花朵,直至只剩一根光秃秃的花杆,以印证鲁迅先生的名言。】
4、这株古藤萝简直是美的化身,它的被毁实在是一个“悲剧”。文章中最能表达出悲剧感的是哪一段?(§11)
?我们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这段文字,注意这是对悲剧的具体描绘,要表达出作者的悲哀之情。
?读后请其他学生点评,再找一个学生读。
5、文章最后五段抒发了作者因古藤萝被毁的强烈的痛悼之情,论述了“我”为古藤萝而伤心的原因,请大家带着感情读一读§12—16,看看其中哪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悲哀至极的感情?(§14)
作者说“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作者反复渲染古藤萝那种“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的情感。古藤萝真的有这种情感吗?
(不可能有,实际上是作者的感情。)
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爱护美好事物的人。)
7、那么作者对真、善、美的维护会不会继续下去?从哪里看出来?
(会,从§16可以看出来:“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四、拓展提高
※ 被砍的藤萝一定有一肚子的话没能说出来,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它们说出来。
(提示学生要以第一人称来写,注入自己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这篇文章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希望我们各位同学也要向作者学习,用自己的才智和行动去追求真善美,维护真善美!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