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说课

信息发布者:香草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
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辅以图片,使学生建立对屏风的直观印象。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教学中我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屏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
2、体味语言,初步理解引用古诗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初读感知,了解知识,体味情感,品味赏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味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屏”图片。谈话导入
2、 学生说说课文中有哪些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需要提醒其他同学。出示课件: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做好评价的准备。
2.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什么是“屏”。
出示课件: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三、研读课文
学生快速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要求: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介绍了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
师相机板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四、品悟赏析
1.引导学生简单回顾知道的几种说明方法。
师:本文是一篇小品式的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文章中几处引用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中引用这些古诗词的作用。
3.找出文中其它几处引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多出运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也和屏风这一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五、赏屏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感受它的魅力。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多种美丽的屏。
六、拓展
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道屏
课出示提示:可以从屏的图案,色彩等方面考虑
学生说自己设计的屏
七、作业
把了解的屏的知识告诉你的朋友或家人。
板书
作用
说“屏” 种类 喜爱,向往。
设置
教学反思:在备课环节,我明确了教学目的:第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的知识;第二,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将一张张屏的图片尽展大家眼前,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进程中,我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问题设计上拉开了层次。比如,在积累本课词语的过程中,针对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我的问题是:"这个词你会念吗?你能写出正确的读音吗?"针对基础稍好一些的同学,我会这样问:"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或者是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这样,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强来带弱。例如,在探讨文章的说明方法这一环节,我布置学生成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研究,做到每个人至少能找到一种方法,并学会分析和运用,这样,凭着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节省去指点每个不懂的学生的时间,同时也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本节课上,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教师干涉得过多,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那样彼此的印象会更深刻。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