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说课教案

信息发布者:香草
教材分析:
作者虚构了一个凡事都差不多,不肯认真的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用嘲讽的语言揭示一类人的某些人性弱点,反对苟且马虎的待人处事态度。本文语言浅显,条理也清晰,风格幽默却又发人深省。他指出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正式中国积弱的原因所在。作者正是希望通过差不多先生现象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作者思路、认识人物形象的特点估计问题不大。但要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恐怕会流于肤浅。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最怕冷场。故不过分强调文体知识,重点在于通过活动,学生能学习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去感悟作者在立意上的深远。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学生能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 概括典型事件、圈画人物描写,理解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事例的叙述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4、 研读差不多先生的结局,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难点:从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中,体味文中所包含的嘲讽和调侃,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故事导入
?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 你觉得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概括写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
圈画能表现差不多先生形象特点的语句
明确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三、 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1、课文的五个事例是怎么安排的?
(时间的先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
2、 明确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塑造人物的形象
四、 深入分析,把握主题
1、 分析开头结尾,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 作者对差不多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他?
?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什么?(朗读结尾,圈画讽刺性的词语)
?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他?差不多的根源——偷懒 差不多的危害——中国变成懒人国
2、 概括主题
五、 赏析语言特色
语言幽默,有讽刺意味——含泪的微笑(目的为了唤醒国人革除陋习)
六、 拓展
你身上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吗?举出现实事例,说出差不多态度的结果危害。
七、 布置作业(二选一):
1、(发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的事肯定不只这五件事)发挥想象,为差不多先生补写一件事。
思考你的事例该插在文章第几段?并说明理由。
2、以《红眼病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
2、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
3、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附板书: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买糖
读书 共同点:差很多
事件 记帐 态度: 差不多——根源:偷懒
乘火车
请人医病 危害:中国〓懒人国
目的 唤醒国人 革除凡事差不多,不认真的陋习

教后感: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