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了安塞腰鼓,去感受了它的节奏,去体会了它的气势,去感悟了其中生命的律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
  第二板块:读课文第一部分,回顾体会安静的气氛。
  1.轻轻地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再次来到那旷远的表演腰鼓的场地。
  2.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此刻却显得那么的安静。透过这份安静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
  (他们这是在养精蓄锐。老师想起一句话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3.让我们来读出这不同寻常的静。
   
  第三板块:欣赏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
  过渡:但是,看!(多媒体播放)
  1.此时此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学习单】
   
   
   
   
   
   
  导学:
  (1)课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句式出现了几次?
  (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
   
  3.读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第四板块:学习“舞蹈”部分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舞蹈场面。你们看!
  2.出示图片和句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自己的感悟。
  3.出示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自读句子,体会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表演场面。
  (2)骤雨,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啊?
  (3)作者说鼓点是骤雨,是要说—— 
  斗虎……,
   
   
   
  旋风……,
  将句子改成诗,练习朗读。
  比较两种句子读时的不同语气。
  谁来读读好吗?同学们,把我们所有的理解都送进去,谁来完整地读这一节? 
   
  4.读到这里,你的细胞,你的血液——
  引读课文第7小节。
  (出示第7自然段)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找出3组反义词,体会作用。
   
  5.难怪作者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五板块:学习“响声部分”
  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还好在隆隆的沉重的鼓声。
  闭上眼睛,聆听鼓声。
  1.说说听后的感受,并把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出撞到山崖上和撞到心上的不同境界。
  2.拓展:
  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
  3.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板书:隆隆……)
  4.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由衷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六板块:总结升华。
  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3.同学们, 列宁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积淀丰厚,有许多民族艺术瑰宝等待我们的发掘和探索。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让我们记住安塞腰鼓,记住这黄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后生,记住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成章。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至第16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剩余部分。
  3.了解我国其他的民风民俗。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