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信息发布者:香草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第九册第一单元《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第二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材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欣赏、分析用不同画种表现劳动者地艺术手法;第二,以《拾穗者》为重点,开展学生点评活动;第三,劳动题材的作业练习。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常常会参与一些劳动,绘画技巧通过观察画家们的手笔来认识和学习。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课本中表现劳动者的手法,能够自己绘画以劳动为主题的作品,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在描述中,了解劳动的场面;(2)在观察欣赏中,了解表达劳动场面的细节;(3)在想象中,大胆描绘表达自己感受的场面;(4)在创作中,探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提高学生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果实
教学重点掌握表现劳动场面或者劳动者的技巧,人物的掌握解决方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细节的描述(如工具、动作、服饰等),层层深入(观察—描述—想象—学生自我创作)
教学难点画出以劳动为主题的场面,准确表达出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画纸、油画棒、油性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1. 引导阶段讲述劳动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劳动创造了世界,引导学生对劳动的各种场面有一定的情感感知,对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有种感恩之情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认识劳动,并根据老师的讲解,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劳动场面.让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从情感方面认知5分
2.联想和构思课本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以教材中的名画,表述劳动场景,其中加上所表达的内涵(如藏族妇女收获的喜悦以及得到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是如何表达的等),朴实的人物细节和环境(如工具、动作、服饰等)通过故事背景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描述不同的劳动场面和氛围(如艰辛、劳累、欢乐、疲倦、困苦、热闹、高昂、压抑等)通过描述产生兴趣,对劳动的场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有不同的体验 10分钟
3.通过不同的感受,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 提示学生有什么样表现方式可以把不同的劳动场面表现好,可以提出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构思自己的画面,提出自己要画的主题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5分钟
4.展示与评价提出作业要求: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劳动场面,再欣赏本课作品,对自己有深刻印象的场面细节进行构思,画一幅以劳动为题材的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小结:提问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根据老师的提示和作业要求,以及刚刚自己定的主题开始表现画面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画面的表现能力20分钟
作业设计动手画:画一幅以劳动为题材的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课后延伸通过对劳动场面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提高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高尚情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一、看一看
二、想一想
三、画一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用美术语言描述画家笔下的劳动者,通过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经历过的劳动场面,但是在绘画技巧的选择上还缺少一定的变化。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