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用细致简洁的文笔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是重点,难点是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借助电视媒体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教学时,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地方,从中学习怎样写好片断,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本教材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观察电视媒体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直观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板书课题揭题)学生读题。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爬山虎,所以此时我导入电视教学光盘导入部分,(导入录像)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又引导学生找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这样,学生既更直观地认识了爬山虎,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以问题:“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由此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脉络。 学好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读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我让电视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读字、读词、读文的练习,不仅鼓励学生跟着读,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采用多种形式来读词,如做游戏读、赛读等,既实现了电视与课堂的互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三)读文感悟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提问:“课文题目为《爬山虎的脚》,那么课文哪部分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由此自然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在指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一步一步爬墙,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时,我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借助电视里学生的简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投其所好:采用男女生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电视里学生简图的缺点,便会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提出种种理由,课堂气氛也就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趁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我又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相信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如此一来,便可形象地突破难点,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 (四)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导入电视教学光盘中爬山虎的叶子的画面,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为了能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3至5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