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子课本
补充习题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阅读答案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搜索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1.在描写包身工起床时,作者写到:“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一句描写了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情形。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一句写了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包身工女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都是天性,然而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性命难保,毫无自尊可言。
B.写打杂快速的连续动作,他踢人时用了“虎虎地”这个状语,十分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凶暴流氓的本相,语言十分简洁,而又形象鲜明。
C.“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可见芦柴棒地位之低;“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突出了芦柴棒的瘦弱。
D.“七尺”“十二尺”“十六七个”,表明了住宿条件的拥挤;“汗臭、粪臭和湿气”说明了环境的恶劣;“打呵欠”说明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疲劳,“蜂窝一般地骚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惊惶恐惧。
参考答案:
1.按起床时动作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起床时的骚乱,突出了包身工过着“猪”一般的生活,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意对即可)
2.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在主语前边,突出表现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可怜。(意对即可)
3.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丧失了起码的羞耻感,控诉了资本家的罪恶。(意对即可)
4.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开始表现的是群体,是“面”;突出“芦柴棒”表现的是个体,是“点”。(意对即可)
5.C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
本页答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