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D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D 解析:正确划分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答案:(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2)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3)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答案:(3)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答案:(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案:(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淳朴民风的诗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答案:(7)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以落花自喻,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8)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一诗中的“岱宗”即泰山,是五岳之一。
C.《游山西村》是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紧紧围绕“游”字展开。
D.《己亥杂诗》(其五)写清代诗人龚自珍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C
)A.《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一诗中的“岱宗”即泰山,是五岳之一。
C.《游山西村》是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紧紧围绕“游”字展开。
D.《己亥杂诗》(其五)写清代诗人龚自珍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答案:C 解析:陆游是南宋诗人。
4. 请描绘后两句的画面。
5.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诗人不禁感到孤单,悲从中来,流下了眼泪。
5.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写诗人俯仰古今,却见不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表达了他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答案:4. 示例:诗人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诗人不禁感到孤单,悲从中来,流下了眼泪。 5. 前两句写诗人俯仰古今,却见不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表达了他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6. 诗中的“浮云”意象象征着什么?
7.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困难、挫折、障碍等(或:阻挠改革的保守派)。
7.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 示例: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拨开重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
答案:6.“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困难、挫折、障碍等(或:阻挠改革的保守派)。 7. 借景抒情。 示例: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拨开重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