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89页解析答案
1. (2024·南通海安期末)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学校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运用对联知识,补全海安江淮文化园东大门的对联。
可选内容:东来紫气 客醉 苏中植物园 淮左遗存史
上联:遥想青墩,谁谙______
淮左遗存史

下联:______
东来紫气
,______
客醉苏中植物园

(2)七年级学生利用周末就“是否喜爱对联”进行问卷调查,并制作了一份调查表。

从这份调查表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喜爱对联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在寻找“最美店铺”专题实践活动中,你想对一家店铺招牌进行拍照,要征得店主李先生同意,该怎么对他说?______
李叔叔您好!您店铺的招牌十分有特色,我想拍个照用于我们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以吗?

答案:(1) 淮左遗存史 东来紫气 客醉苏中植物园
(2) 喜爱对联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 李叔叔您好!您店铺的招牌十分有特色,我想拍个照用于我们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以吗?
2. (2024·无锡期末)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七年级(1)班组织开展“孝亲敬老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策划]班级召开活动策划会,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形式一:拟写孝亲敬老倡议书
形式二:开展亲情主题征文比赛
形式三:
举办孝心主题合唱比赛

形式四:
开展与父母吐露心声的交流会

(2)[我参与]班级拟定于6月25日下午2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计划邀请学校德育处吴老师来作关于“中国孝文化”的主题讲座,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前去邀请。
吴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班长,我班拟定于6月25日下午2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真诚邀请您为我们作关于"中国孝文化"的主题讲座。您看可以吗?

(3)[我思考]以下是吴老师在“中国孝文化”主题讲座中出示的一个调查表(部分),请写出你的结论,并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我们应多了解、关心父母。

答案:(1) 举办孝心主题合唱比赛 开展与父母吐露心声的交流会
(2) 吴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班长,我班拟定于6月25日下午2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真诚邀请您为我们作关于"中国孝文化"的主题讲座。您看可以吗?
(3) 我们应多了解、关心父母。
3. (2024·无锡惠山区期末)学校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了这次活动的宣传,你班准备制作活动海报,海报设计了四个栏目,其中两个栏目已拟好,请你仿照它们再拟写另外两个,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听成长故事
栏目二:
忆岁月艰辛

栏目三:
报父母恩情

栏目四:传孝行经典
(2)小语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跪乳羔羊酬母爱”,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B
)
A. 感恩莫待催白头
B. 离巢乌鸦念反刍
C. 儿女孝顺报春晖
D. 老来自有孝子孙
(3)你班准备在海报上配上漫画,你认为下面这幅漫画是否适合,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适合。这幅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情景,年轻人和小孩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眼睛紧盯着它,没有和老人产生任何交流。右边两位老人很生气,只能无奈地瞪大眼睛看着年轻人。这幅漫画揭示了过度沉迷手机会造成情感上的缺失这一主题,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可以呼吁人们多关注父母。 示例二:不适合。这幅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情景,年轻人和小孩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眼睛紧盯着它,没有和老人产生任何交流。右边两位老人很生气,只能无奈地瞪大眼睛看着年轻人。这幅漫画揭示了过度沉迷手机会造成情感上的缺失这一主题,不能体现"孝"这一主题。

答案:(1)示例:忆岁月艰辛 报父母恩情
(2) B 解析:A. "感恩"是动宾短语,"莫"是副词,"待"是动词,"催白头"是动宾短语。与"跪乳羔羊酬母爱"不匹配。C. "儿女孝顺"是动宾短语,"报春晖"是动宾短语。与"跪乳羔羊酬母爱"不匹配。D. "老来"与"跪乳"词性不一致,"自"是副词,"有"是动词,"孝子孙"是偏正短语。与"跪乳羔羊酬母爱"不匹配。
(3)示例一:适合。这幅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情景,年轻人和小孩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眼睛紧盯着它,没有和老人产生任何交流。右边两位老人很生气,只能无奈地瞪大眼睛看着年轻人。这幅漫画揭示了过度沉迷手机会造成情感上的缺失这一主题,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可以呼吁人们多关注父母。 示例二:不适合。这幅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团聚时的情景,年轻人和小孩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眼睛紧盯着它,没有和老人产生任何交流。右边两位老人很生气,只能无奈地瞪大眼睛看着年轻人。这幅漫画揭示了过度沉迷手机会造成情感上的缺失这一主题,不能体现"孝"这一主题。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