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版 第150页解析答案
1.(2024·湖北)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B
)
A.3 mm
B.3 cm
C.3 dm
D.3 m
答案:B
解析:
根据生活常识,女子一拃(咫)长度约为15cm,男子一拃(尺)长度约为18cm,两者相差约18cm - 15cm = 3cm。
答案:B
2.(2024·武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
A.船在水中的倒影
B.船周围的浮萍
C.被船惊飞的鸟
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答案:A
解析:
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不觉船移”意味着船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A. 船在水中的倒影与船关于水面对称,船和倒影的位置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所以以船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符合“不觉船移”的描述。
B. 船周围的浮萍,如果浮萍随水静止,船相对于浮萍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如果浮萍随船一起运动,题目中未提及,通常情况下浮萍会相对水面静止,所以船相对于浮萍是运动的,不符合。
C. 被船惊飞的鸟,鸟相对于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船相对于鸟是运动的,不符合。
D. 船附近岸边的花草,岸边的花草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船相对于岸边花草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不符合。
综上,所选参照物可能是船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A
3.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组合,不能较准确测量出一节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的是 (
D
)
①一把刻度尺 ②无弹性的软棉线 ③一副三角板 ④白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要测量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分析各选项组合:
A.①②: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软棉线绕电池一周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棉线长度得周长,再计算直径($d = \frac{C}{\pi}$),可准确测量。
B.①③:刻度尺直接测长度;两三角板直角边夹住电池,刻度尺测两直角边距离得直径(平移法),可准确测量。
C.②③:软棉线测周长算直径;三角板配合棉线(如棉线定位三角板位置)辅助测长度,可较准确测量。
D.②④:白纸和软棉线无法直接测量长度(无刻度工具),也不能准确确定直径,无法较准确测量。
答案:D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答案:A
5.如图所示,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沿直线做减速运动,测得AB= BC= 5 m,通过BC段的时间为0.5 s,则足球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B
)

A.10 m/s
B.15 m/s
C.20 m/s
D.25 m/s

答案:B
解析:
足球做减速运动,AB=BC=5m,AC=AB+BC=10m。
BC段平均速度:$v_{BC}=\frac{BC}{t_{BC}}=\frac{5m}{0.5s}=10m/s$。
因减速运动,$v_{AB}>v_{BC}=10m/s$,故$t_{AB}<t_{BC}=0.5s$,总时间$t_{AC}=t_{AB}+t_{BC}<0.5s+0.5s=1s$。
AC段平均速度$v_{AC}=\frac{AC}{t_{AC}}>\frac{10m}{1s}=10m/s$。
又因减速,$v_{A}>v_{AB}>v_{BC}$,假设$t_{AB}$接近0.5s,$v_{AC}$接近10m/s;若$t_{AB}$较小,$v_{AC}$增大,但实际减速运动中速度不会突变,$v_{AC}$应小于20m/s(若$t_{AB}=0.25s$,$v_{AB}=20m/s$,此时$v_{AC}=\frac{10m}{0.75s}\approx13.3m/s$)。
综合选项,可能为15m/s。
答案:B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