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4·河北)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 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C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答案:C
20. (2025·无锡模拟)把大小和材质都不同的甲、乙(如图 1 所示)两个水杯分别放在图 2 中 O 点处,小凯用木筷敲杯子发出声音,用专业仪器在 P 点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相比,乙的音调低
B.与乙相比,甲发声的响度较大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快速敲击甲杯,其音调将会升高
B
)A.甲与乙相比,乙的音调低
B.与乙相比,甲发声的响度较大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快速敲击甲杯,其音调将会升高
答案:B
21. (2024·邳州市期中)如图所示,小明房间里挂着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铁棍,小明在敲打小铁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经研究发现敲击同一种不同长度 L 的铁棍时,振动频率$f_{0}$不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敲打小铁棍时,小铁棍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小铁棍在
(2)同一种铁棍长度 L 越长,音调越
(3)有风吹过时,风铃发出的声音对于正在认真思考问题的小明是
(4)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 do re mi fa so la xi 的音时,re 的音小于 500 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1)敲打小铁棍时,小铁棍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小铁棍在
振动
.(2)同一种铁棍长度 L 越长,音调越
低
.(3)有风吹过时,风铃发出的声音对于正在认真思考问题的小明是
噪声
.(4)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 do re mi fa so la xi 的音时,re 的音小于 500 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大于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0 cm.
答案:(1)振动 (2)低 (3)噪声 (4)大于
22. 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 0.2 s 和 0.8 s 后分别听到一次回声,若当时的声速为 340 m/s,则山谷的宽度为 (
A.340 m
B.262 m
C.170 m
D.204 m
C
)A.340 m
B.262 m
C.170 m
D.204 m
答案:C
解析:
解:设人到较近峭壁的距离为$s_1$,到较远峭壁的距离为$s_2$。
声音到较近峭壁再返回的时间$t_1 = 0.2\,\text{s}$,则$s_1=\frac{1}{2}v t_1=\frac{1}{2}×340\,\text{m/s}×0.2\,\text{s}=34\,\text{m}$。
声音到较远峭壁再返回的时间$t_2 = 0.8\,\text{s}$,则$s_2=\frac{1}{2}v t_2=\frac{1}{2}×340\,\text{m/s}×0.8\,\text{s}=136\,\text{m}$。
山谷宽度$s = s_1 + s_2=34\,\text{m}+136\,\text{m}=170\,\text{m}$。
答案:C
声音到较近峭壁再返回的时间$t_1 = 0.2\,\text{s}$,则$s_1=\frac{1}{2}v t_1=\frac{1}{2}×340\,\text{m/s}×0.2\,\text{s}=34\,\text{m}$。
声音到较远峭壁再返回的时间$t_2 = 0.8\,\text{s}$,则$s_2=\frac{1}{2}v t_2=\frac{1}{2}×340\,\text{m/s}×0.8\,\text{s}=136\,\text{m}$。
山谷宽度$s = s_1 + s_2=34\,\text{m}+136\,\text{m}=170\,\text{m}$。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