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材P36“材料研读”改编)(2024·连云港期末)《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特点是(
A.不畏强权,公平无私
B.法令严格,畏惧强权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A
)A.不畏强权,公平无私
B.法令严格,畏惧强权
C.坚守诚信,宽厚待人
D.注重亲疏,随机应变
答案:A
5.(学史方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以下文物能佐证战国时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A
)
答案:A
6.(教材P37“材料研读”改编)《华阳国志·蜀志》:“又溉灌三郡,开稻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反映了(
A.大禹治水的伟大贡献
B.都江堰的功能和作用
C.蜀地便利的水运交通
D.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B
)A.大禹治水的伟大贡献
B.都江堰的功能和作用
C.蜀地便利的水运交通
D.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B
7.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他受此启发发明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这主要反映了都江堰(
A.主要的功能是防洪和灌溉
B.蕴含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C.修建的过程十分复杂艰难
D.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
)A.主要的功能是防洪和灌溉
B.蕴含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C.修建的过程十分复杂艰难
D.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答案:B
8.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文资料。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发生于晋楚之间,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为两万左右,楚出动兵车约1400乘,兵力为四万左右;由于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一天之内就分出了胜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赵,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相持三年。公元前260年,赵王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进攻。秦将白起,诱敌追击,用伏兵包围赵军。赵军被困,46天饥饿乏食,四十多万赵兵全部投降,后都被活埋。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材料三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春秋时期相比较,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哪些变化。
(3)针对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问题,商鞅采取了哪些对策?
材料一 图文资料。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发生于晋楚之间,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为两万左右,楚出动兵车约1400乘,兵力为四万左右;由于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一天之内就分出了胜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赵,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相持三年。公元前260年,赵王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进攻。秦将白起,诱敌追击,用伏兵包围赵军。赵军被困,46天饥饿乏食,四十多万赵兵全部投降,后都被活埋。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材料三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春秋时期相比较,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哪些变化。
(3)针对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问题,商鞅采取了哪些对策?
答案:(1) 新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影响: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2) 战争的性质已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 解决生产率低下: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解决土地制度落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