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5页解析答案
4.(2024·连云港赣榆区二模改编)“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以下遗址能印证“旱作农业系统”的是 (
B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蓝田遗址
答案:B
5.(教材P12“想一想”改编)如图所示是两种原始农耕居民遗址的房屋简图。其建筑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D
)

A.生活习惯
B.使用工具
C.建筑理念
D.自然气候

答案:D
6.(学史方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制成各式各样的陶器。观察如图可知,原始陶器 (
B
)
A.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B.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附近
D.体现贫富分化现象
答案:B
7. 考古学家在某地发现一处距今约5500—44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在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制陪葬品及玉制臂钏、手镯等;墓主人正中间还放置权力与武力的象征——玉刀。考古学家也在该地发现了同一时期的一些一贫如洗的普通小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C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祖先崇拜思想十分浓厚
C.阶级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D.手工业发展已十分成熟
答案:C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与农耕聚落“有了很大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半坡遗址出土的部分工具。

(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工具,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材料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答案:(1) 表现: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粮食的储备。(2) 半坡人用石斧来开垦土地, 说明当时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渔叉、渔钩说明半坡人会捕鱼; 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学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 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 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