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大约在______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______加剧,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______
重要标志: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遗址
发现地点:浙江______
概况: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______、内城和外城组成。当时社会的______已经相当明显
意义:它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______年,______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遗址
发现地点:山西______
概况: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宫城。当时______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______汇聚中原
意义:它的发现,表明当时______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意义: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______的特征。距今4000多年,以______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时间:______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打败炎帝部落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______大败蚩尤部落
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______。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______”自称
尧舜禹的禅让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______之人
概况: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______做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______。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
早期国家:大约在______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______加剧,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______
重要标志: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遗址
发现地点:浙江______
概况: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______、内城和外城组成。当时社会的______已经相当明显
意义:它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______年,______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遗址
发现地点:山西______
概况: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宫城。当时______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______汇聚中原
意义:它的发现,表明当时______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意义: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______的特征。距今4000多年,以______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时间:______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打败炎帝部落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______大败蚩尤部落
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______。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______”自称
尧舜禹的禅让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______之人
概况: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______做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______。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
答案:5 000 分化 早期国家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余杭 宫殿区 阶级分化 5 000 长江下游 襄汾 阶级分化 文化因素 黄河中游 多元一体 中原 五六千 阪泉 涿鹿 华夏族 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贤德 舜 禹 大禹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A.学会人工取火和使用火
B.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
D
)A.学会人工取火和使用火
B.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
答案:D
2.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
A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
答案:A
3. “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此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遗址
D.陶寺遗址
D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遗址
D.陶寺遗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