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8分)经济发展是国之根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旧县名)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江、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用来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6分)
材料二
| |秦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时期|汉文帝、景帝时期|
|赋税|约三分之二|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徭役|一年数次,17岁开始|一年一次|三年一次,20岁开始|
|刑罚|连坐、肉刑等酷刑|减轻刑罚|废除连坐及部分肉刑、以德化民|
|开支|大兴土木|减少开支|提倡节俭|
|人口|约2000万|约1300万|约3400万|
|影响|农民起义、二世而亡|社会生产有所恢复|出现第一个治世,称“文景之治”|
——根据《汉书》《史记》等整理
(2)阅读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旧县名)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江、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用来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6分)
材料二
| |秦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时期|汉文帝、景帝时期|
|赋税|约三分之二|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徭役|一年数次,17岁开始|一年一次|三年一次,20岁开始|
|刑罚|连坐、肉刑等酷刑|减轻刑罚|废除连坐及部分肉刑、以德化民|
|开支|大兴土木|减少开支|提倡节俭|
|人口|约2000万|约1300万|约3400万|
|影响|农民起义、二世而亡|社会生产有所恢复|出现第一个治世,称“文景之治”|
——根据《汉书》《史记》等整理
(2)阅读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答案:(1)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 分)作用:灌溉;防洪。(4 分)(2)示例:观点:只有关注民生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2 分)秦朝时期,赋税、徭役沉重,刑罚残酷,大兴土木,秦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秦朝仅二世而亡。(4 分)西汉初年吸取秦亡的教训,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使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西汉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4 分)结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