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9页解析答案
13. 商周时期,中央王室已将青铜器中的一些器物种类看作是中央王朝权威的象征。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的字形也很像青铜钺。这反映出商周青铜器是(
B
)
A.盛装食物的日用品
B.国家权力的象征
C.敬天法祖的祭祀品
D.艺术风格的典范
答案:B
14. 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C
)
A.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答案:C
15. 下面材料反映了(
B
)
原文: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诗经》
大意: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谷子黄米加高粱,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还要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A.农夫的幸福
B.农家的艰辛劳作
C.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D.统治者残暴
答案:B
16. (18分)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位于洛阳盆地,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1959年以来发现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确认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
(1)材料一中遗址出土的是哪个朝代的文物?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都城遗址的特点。(8分)
材料三 在盘庚之前,商朝多次迁都,主要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即位时政治上相当混乱,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决定再一次迁都,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反对迁都,但盘庚还是坚持将都城迁到殷。
(2)根据材料三,概括商朝迁都的原因。(4分)
材料四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及其与周王室的关系(如表)。
|诸侯国|与周王室关系|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南部|
|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宋|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
(3)材料四反映了西周实行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治制度实施的主要依据及作用。(6分)
答案:(1)朝代:夏朝。(2 分)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 分)特点:呈网格式分布;规模大;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2)原因:水患;政治动乱(或阶级斗争激烈)。(4 分)(3)制度:分封制。(2 分)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2 分)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2 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