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24·常州金坛期中)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Ⅰ. 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个小组用如图①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 20 mL 稀盐酸快速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1|2|3|4|5|6|
|量筒读数/mL|40|50|55|58|60|60|
(1) 丙中量筒最好选用
(2) 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
(3)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4) 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不断减慢的原因可能是

Ⅱ. 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个小组用如图②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图②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手。
步骤二:注射器 $ a $ 中吸入 20 mL 澄清石灰水,注射器 $ b $ 中吸入 20 mL 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力传感器的橡皮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全部快速地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力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③所示。
(5) 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
(6) 分析图③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
(7) 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Ⅰ. 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个小组用如图①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 20 mL 稀盐酸快速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1|2|3|4|5|6|
|量筒读数/mL|40|50|55|58|60|60|
(1) 丙中量筒最好选用
100
(填“50”“100”或“250”)mL。(2) 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3)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40
mL。(4) 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不断减慢的原因可能是
稀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
Ⅱ. 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个小组用如图②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图②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手。
步骤二:注射器 $ a $ 中吸入 20 mL 澄清石灰水,注射器 $ b $ 中吸入 20 mL 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力传感器的橡皮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全部快速地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力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③所示。
(5) 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
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6) 分析图③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
a
(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_{2} + Ca(OH)_{2} \xlongequal{} CaCO_{3}\downarrow + H_{2}O}$
。(7) 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浑浊变澄清
,此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③中的cd
段。答案:(1)100 (2)偏小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3)40 (4)稀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5)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 (6)a ${CO_{2} + Ca(OH)_{2} \xlongequal{} CaCO_{3}\downarrow + H_{2}O}$ (7)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浑浊变澄清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