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画波浪线句中的“乃”字有以下三种解释,哪种解释最能体现司马迁对孟子的情感态度?联系下文,阐述理由。
乃:①于是,这才;②却,竟然;③只,仅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2. 上述史传选段,对你认识孟子有何帮助?阅读选段内容并结合课文《〈孟子〉三章》,加以分析。
乃:①于是,这才;②却,竟然;③只,仅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②
12. 上述史传选段,对你认识孟子有何帮助?阅读选段内容并结合课文《〈孟子〉三章》,加以分析。
示例:《〈孟子〉三章》让我看到了孟子的治国理念,《史记》选段介绍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了解孟子思想不被当时国君采纳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孟子其人及其思想。
答案:11. "乃"解释为"却,竟然",最能体现司马迁对孟子的情感态度。因为司马迁在文中叙述了战国时期各国国君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重视攻伐谋略而不重视百姓生活的社会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却推崇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不被各国国君采纳。"乃"字流露出司马迁对孟子思想不能被各国国君采纳的遗憾之情。
12. 示例:《〈孟子〉三章》让我看到了孟子的治国理念,《史记》选段介绍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了解孟子思想不被当时国君采纳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孟子其人及其思想。
12. 示例:《〈孟子〉三章》让我看到了孟子的治国理念,《史记》选段介绍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了解孟子思想不被当时国君采纳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孟子其人及其思想。
13. 八年级(1)班举行“从文化遗产中寻找成长的源泉”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新素养 文化自信 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请你再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和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轻诺必寡信|①
|故事|曾子烹彘|②
(2)新素养 语言运用 请你从《〈孟子〉三章》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3)新素养 审美创造 为缅怀先贤,激励后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在参观期间,小明大声喧哗,请你结合“八礼四仪”对他进行善意的提醒。
|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
||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7岁|10岁|14岁|18岁|
||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1)新素养 文化自信 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请你再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和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轻诺必寡信|①
一诺千金
||故事|曾子烹彘|②
商鞅南门立木
|(2)新素养 语言运用 请你从《〈孟子〉三章》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示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由:这句话让我明白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必然陷于孤立。
(3)新素养 审美创造 为缅怀先贤,激励后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在参观期间,小明大声喧哗,请你结合“八礼四仪”对他进行善意的提醒。
|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
||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7岁|10岁|14岁|18岁|
||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示例:小明,"八礼四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就提到了观赏之礼,即专心观赏,不高声讲话。我们在参观时应遵循这一礼节,不大声喧哗,你说对吗?
答案:(1)① 一诺千金 ② 商鞅南门立木 (2)示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由:这句话让我明白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必然陷于孤立。(3)示例:小明,"八礼四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就提到了观赏之礼,即专心观赏,不高声讲话。我们在参观时应遵循这一礼节,不大声喧哗,你说对吗?